安慶市宜秀區白澤湖鄉先鋒村瓦屋組新開墾的水田里,一行行的水稻長勢良好,綠油油的葉片隨風搖曳,工作人員走進田間,正在查看撂荒地整改種植情況。
先鋒村瓦屋組種植基地,面積約40多畝,以前是當地村民外出務工后撂荒的土地,長滿密密麻麻的荊棘與雜草。今年以來,先鋒村以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為抓手,充分依托“書記項目”,扎實推進撂荒地復耕復種工作。結合村情實際發展農業產業,對撂荒地進行開墾,并推進“水稻—油菜”輪作模式種植。讓荒地“長”出新希望,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產、集體經濟增效。
支部發力成為復耕復種的“紅色引擎”。為高質高效開展撂荒地整治,先鋒村黨總支部以黨建引領為抓手,多次組織召開會議提前謀劃,統籌安排,一方面大力宣傳撂荒地復耕復種相關政策,引導黨員群眾重視撂荒地問題,調動黨員群眾參與撂荒地復耕復種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安排部署排查摸底工作,對摸排出的撂荒地進行分析研判,建立臺賬。在此基礎上,緊盯重點區域和目標任務,“對癥下藥”解難題,刻不容緩開展除草、犁田等行動,協調挖機鏟車平整土地,隨著大型機械來回穿梭,昔日雜草叢生的撂荒地經過深翻后開出一隴一隴的“黃土花”。
黨員帶頭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先鋒村黨總支部在黨建引領下,充分聽取廣大黨員群眾的意見建議,在已開墾疏松好的40畝撂荒地上種植水稻。為了搶抓農時,先鋒村黨總支部以志愿服務形式,牽頭組織黨員群眾深入田間,齊齊動手播種子、施化肥,插秧苗,廣大黨員亮身份、做表率,鮮紅的黨旗在這片撂荒地上高高飄揚。通過盤活土地資源,40畝的撂荒地搖身一變成為“致富田”,預估能為先鋒村集體經濟增收約10萬元,是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的生動寫照。
下一步,先鋒村將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繼續保持撂荒地整治的良好勢頭,有效提高耕地綜合生產力,促進農業提質提效和農民增收增益,讓摞荒地重煥新機,賦能產業新發展。(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