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名英國醫學研究人員正在進行實驗。研究者最近發現一種可以讓病毒抵御幾乎所有抗生素的“超級病菌”。資料圖片
首曝死亡病例
【法新社布魯塞爾8月13日電】一名醫生說,一名比利時男子死于源自南亞的“超級細菌”。這是媒體報道的第一例死于該細菌的病例。
另一位專家說,還有一名比利時人在去黑山共和國的途中因意外住院后也感染了這種細菌,不過在回到比利時進行治療后已經痊愈。
布魯塞爾一家醫院的微生物學家丹尼斯·皮耶拉爾對比利時媒體說,首位受害者在巴基斯坦醫院住院治療時感染這種細菌,然后回到比利時,由其所在醫院接手治療,但6月份不幸身亡。
皮耶拉爾說:“他在巴基斯坦時出了車禍,因腿部嚴重受傷而在當地住院治療。其后他返回比利時,但他當時已經感染‘超級細菌’!
皮耶拉爾說,盡管他們采用強力抗生素黏菌素,但他最后還是不治身亡。
這種攜帶NDM-1(“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1”)基因的“超級細菌”最早是去年在印度一名入院治療的瑞典病人身上確認的。
僅是“冰山一角”?
【法新社悉尼8月13日電】一名專家今天說,具有超級抗藥性的“超級細菌”已經感染了3名曾去印度旅游的澳大利亞人。在英國發現數十起感染病例后,現在這無疑加劇了人們對“超級細菌”全球性蔓延的擔憂。
堪培拉醫院傳染病部門主任彼得·科利尼翁說,這些病例不過是冰山一角。
科利尼翁對記者說:“感染人數有可能更多,因為除非進行很精密的測試,不然很難檢測到這種特別的病菌!
英國科學家對印度非常不滿,他們說英國發現攜帶NDM-1基因的37人中不少是去印度進行醫療旅游的人。
科利尼翁負責治療一名感染的澳大利亞人。另外兩人分別在新南威爾士和昆土蘭接受治療。
科利尼翁說:“我們在他們尿液中發現了這種具多重抗藥性、難以對付的細菌。幸好這沒有對病人造成太多的問題,但如果細菌傳染給其他人,確實麻煩不小!
他表示,他們沒有可以對付這種細菌的藥物。
科利尼翁說他的病人在印度一家醫院做整形手術時出了意外并接受了重病特別護理,病人便是在那時感染了“超級細菌”。另一名病人在公共場所被感染,表明了問題的嚴重性。
“很有可能還有更多人因感染而死亡,但因為這發生在發展中國家,沒法測量具體數字!
科利尼翁認為“超級細菌”的出現源自醫學界和農業中的抗生素“濫用”。
引發國際爭議
【《印度快報》8月14日文章】題:“超級細菌”:“《柳葉刀傳染病》沒有胡說,威脅是真實存在的”
《柳葉刀傳染病》報告稱“超級細菌”源自印度的說法遭到印度政府譴責的一天后,研究報告主要作者、英國加的夫大學教授蒂莫西·沃爾什說,印度政府應該對問題進行調查并承認這的確是健康威脅。
印度政府抗議用“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1”命名超級抗藥基因。但沃爾什說,這并非罕見之舉,“用感染源頭城市為細菌命名是一種傳統”。
印度政府稱這份報告打擊了印度的醫療旅游業,因為報告建議人們不要去印度進行整形手術。沃爾什澄清說:“英國37名感染病患中有17人曾前往印度并受到感染。我們怎么能對此視而不見?事實上,承認情況是印度政府的道德義務。”
印度衛生和家庭福利部長吳拉姆·納比·阿扎德今天對報告提出批評。不過報告作者堅持他們的數據和發現。其中一位作者卡爾蒂克揚·庫馬拉薩米承認《柳葉刀傳染病》沒有科學錯誤,文章發表前所有作者都看過。他沒有留意到文章中提到“警告人們不要去印度做整形手術的內容”。
報告作者之一、印度阿姆里塔醫學科學研究所微生物部門的阿尼爾·庫馬爾說,研究報告對印度衛生工作非常寶貴。他說:“如果他們沒有在這里花時間和精力,我們不會知道‘超級細菌’的存在。以前科學家們也以城市名字為其他細菌命名,但沒有人小題大做。他們起名字是為了辨別細菌,大家不應該有芥蒂之心!
印度專家辟謠
【《印度斯坦時報》8月14日文章】題:“超級細菌”被夸大
“超級細菌”研究報告的印度作者之一、位于金奈的馬達利爾基礎醫學研究所的卡爾蒂克揚·庫馬拉薩米改口稱,“超級細菌”對世界的威脅不如早前說的那么大。
32歲的庫馬拉薩米說:“‘超級細菌’的威脅被夸大了,事態其實沒有聽起來那么嚴重。NDM-l的威脅不如甲型HINl流感厲害!
庫馬拉薩米說:“稱‘超級細菌’源自印度的結論只是假設性的。除非我們分析全球樣本以追蹤源頭,否則我們只能是猜測。”
研究報告稱,從印度醫療旅游回到英國的人帶回了具有超強抗藥性、攜帶NDM-I基因的“超級細菌”,F有用于治療其他“超級細菌”——比如說對甲氧苯青霉素有耐藥性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生素對攜帶NDM-1的細菌都束手無策。
印度專家堅稱報告有缺陷,不僅因為研究者承認他們無法在數據上有效證明印度和英國所分離出的細菌之間存在菌株關聯性,而且所有細菌樣本均沒有純系生殖關聯。
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主任卡托奇說:“這意味著英國感染源頭和印度之間沒有明顯聯系。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荷蘭發現的感染病例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