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灌漿結實期怎么管理、怎樣預防和處理稻瘟?水稻收獲期怎么貯藏、秸稈如何還田?單季稻、雙季稻什么時候種植、怎么種植能達到產量質量最大化?10月中下旬,宜秀區啟動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計劃。 “我也知道不能再按照傳統方式將麥稈、稻桿堆田里一把火燒掉,但是收麥和種稻間隔時間太短,怎樣才能科學、高效地將秸稈還田又不影響水稻生長一直是我的困惑。”金銀根是該區楊橋鎮溪安村的種糧大戶,承包的1200畝田地全部種植水稻,還成立了自己的專業合作社,然而,由于對秸稈還田技術還未完全掌握,今年他的合作社水稻產量下降不少,“一畝田承包費在400~700元不等,還有人工費、肥料費、農藥費等等,一畝田不下1300元左右的成本。一臺好的秸稈粉碎機至少也要20~30萬,我是舍得投入,但是也要有回報啊!”金銀根告訴記者,區里每年舉辦的農民培訓班他都會參加,平時有什么難題就會向專家請教,期間積累了不少農技知識,他希望,這次培訓班能幫他解決新煩惱。 當日下午,在楊橋鎮鮑沖湖村水稻種植基地,周會龍夫婦望著自己承包182畝水稻田一籌莫展。原來,不知道到底是打錯了藥還是打藥時期不對,田里到處都是干癟、枯死的稻穗。“這種情況就是一種典型的穗頸瘟,打藥時間一般是在稻子抽穗前的10~14天左右,如果天氣多陰雨,還應當在抽穗前補打一次。”該區白澤湖鄉農委主任江寬折下一朵死了的稻穗,向在場的40多位種糧大戶分析說,“不能亂用藥,關鍵時期用錯了藥就無法挽回損失了。”由于是第一次承包,周會龍夫婦也沒有買農業保險,對此,江寬還在現場具體講述了如何辦理農業保險的相關政策和程序。 “培訓班可以讓我們學習新的農業政策和先進的農業技術,了解最新的市場行情,還可以拓寬我們的銷售思路,解決我們平常生產經營時遇到的難題。”楊橋鎮鮑沖湖村種養大戶羅歡慶說,他從培訓班受益很多,最主要的就是慢慢實現了由粗放經營向精細管理的轉變。 “農民職業化了,農業就有支撐了。通過職業農民培訓,讓廣大種養大戶學會種好田地、養好水產,實現由種糧大戶向農場主轉變、由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轉變、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三大轉變’。”負責培訓班的相關人員說。 畢璀 陳秀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