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安徽日報:民生工程有了好“管家”
日期:2014-02-04 15:22:17 來源: 點擊:
“早上一起來,沼氣灶的火小得像黃豆,一鍋稀飯煮了好長時間。 ”記者近日在安慶市宜秀區大橋街道眉山村沼氣服務站,看到村民方文祥正向服務站負責人蘇勝如求援。
“冬天沼氣容易發生這種情況。你先回去,我馬上就到。保證你吃上中飯。 ”蘇勝如告訴方文祥。
“原來就擔心沼氣又和幾十年前一樣,一哄而上卻沒人管,只好重新燒起柴火。現在,政府專門建立了沼氣服務站,方便多了! ”方文祥一邊說一邊高興地回家向老伴交差去了。
宜秀區能源站站長龍小義介紹,2013年,全區共投資近40萬元,在項目覆蓋的27個鄉鎮、村全部建設了沼氣服務網點。每個服務點,政府每年需要補貼人員工資、物料等近2萬元。
宜秀區民生辦主任王奇素說,過去,民生工程也出現過重建設輕管理的苗頭。 2013年以來,區里著手建立機制,使民生工程后期管養實現了全覆蓋。
在五橫鄉垃圾中轉站外面的空地上,記者看不到污水和垃圾。該鄉負責人介紹,各村各戶的垃圾由保潔員送到這里,再由區環衛處負責將垃圾分類、壓縮并送到市垃圾發電廠集中處置。現在,中轉站每天集中清運垃圾3噸左右。
王奇素介紹,2013年以來,宜秀區積極落實管養主體、人員、經費、措施四到位,在民生工程配套資金中,切塊安排管養經費,保證重點項目的管養要求。對敬老院等群眾關注、社會影響度高的項目,鼓勵企業等社會力量采用市場化方式開展建后管養;對已退出民生工程實施項目的工程類項目,安排各責任單位牽頭加強后續養護。為確保民生工程項目后期管養工作落實到位,該區還將工程類民生項目后續管養情況納入考核范圍,注重過程考核及績效評價,并與省市區綜合督查考核結果掛鉤。
宜秀區財政局局長陳啟講還告訴記者:“目前,全區每個五保老人每年的生活費都超過3000元,供養水平在全國處于前列。 2013年以來,區里制定出臺10多個工程類項目的建后管養指導意見,并將本年已建成工程類民生項目全部懸掛標牌、粘貼標識,接受群眾監督,確保民生工程持續發揮效益。 ”
上一篇:安徽日報農村版1月24日刊發宜秀慰問計生困難戶
下一篇:2月12日安慶日報:宜秀區科學防控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