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改造熱情高
●今年4月份以來,虎山村大力推進村莊環境整治工程,按照“紅瓦白墻”的統一建筑風格,對中心村莊進行改造,先后改造危房54戶,粉刷出新墻面12000平方。實行以獎代補形式鼓勵村民對房屋屋頂等進行升級改造,目前中心村莊改造率已達到92%。
10月14日下午,筆者驅車來到五橫鄉虎山村采訪。剛進村口,就看到青山環抱中一處白墻紅瓦的村落。五橫鄉虎山村第一書記胡凱告訴筆者,這就是虎山村中心村莊。公路沿線的群眾正忙著改造房屋。我們走進一家正在改造房屋的農戶。戶主吳正紅告訴我們,村里正在開展美好鄉村建設,他響應村里的號召專程從外地趕回來改造老房子。為了讓父母住得更舒服、自家的房屋更美觀,吳正紅拿出20萬元來改建老房子。就是這樣,吳正紅的父母還不樂意。老人們住慣了老房子,總認為老房子是自己多年的心血,不愿拆掉。“其實這個老房子十分破舊了,一直找不到說服父母的理由。這次村里開展美好鄉村建設幫了我大忙。”吳正紅笑著說。“村里對房屋改造的農戶還有補貼,這樣的好事哪里找呀!”吳正紅頗有感慨。
今年4月份以來,虎山村大力推進村莊環境整治工程,按照“紅瓦白墻”的統一建筑風格,對中心村莊進行改造,先后改造危房54戶,粉刷出新墻面12000平方。實行以獎代補形式鼓勵村民對房屋屋頂等進行升級改造,目前中心村莊改造率已達到92%。該村還積極開展改廚、改廁、改圈活動,對康居小區現有4棟、29戶,全部按照飲用自來水、無煙廚房、水沖衛生間的標準進行設計建造。集中清理柴垛300余處,拆除危舊破房、土坯豬圈、露天旱廁等近1200平方,遷移老墳11棺。村里還投資20萬元在吳灣組建成一處占地115平方米的生態公廁,集中安置吳灣組部分農戶的廁所、豬圈等附屬設施。另外,實行以獎代補形式,動員村民結合沼氣工程對自家廚房、廁所、豬圈等進行改造升級。到目前為止,中心村莊改廚、改廁、改圈率達到90%以上,徹底改變了“臟、亂、差”。
文化廣場歡樂多
●虎山村黨支部書記余榮生說,村民們茶余飯后都喜歡來文化廣場走走,沿著吳灣大塘散步休閑。每天傍晚村里的婦女們都來這里跳健身舞。暑期,這里又成了學生們的樂園。虎山村文化廣場建設已經基本完工,工人們正在給地面鋪筑彩色的地磚。
在虎山村部前,我們看到一處占地10多畝的文化廣場依山勢而建。廣場上有籃球場和乒乓球臺、羽毛球網等體育運動設施,廣場靠近吳灣大塘的地方,新建了一處親水平臺。虎山村黨支部書記余榮生告訴筆者,村民們茶余飯后都喜歡來這里走走,沿著吳灣大塘散步休閑。每天傍晚村里的婦女們都來這里跳健身舞。暑期,這里又成了學生們的樂園。虎山村文化廣場建設已經基本完工,筆者看到工人們正在給地面鋪筑彩色的地磚。
在廣場的西邊,筆者看到圍成一圈的石碾子。余榮生告訴筆者,村兩委將現已廢棄的石碾、磨子、石磙等過去用來榨油的農耕工具集中到這個區域,并恢復原貌,展示其工作原理,建成了農耕文化園,讓村民和前來參觀的游客感受到傳承農耕文化氛圍。農耕文化園里古樹茂盛、石徑通幽,約400米的節水灌溉溝渠穿園而過,水聲汩汩,格外清幽。我們拾級而上,看到一位村民在繪制文化墻,流暢的線條勾勒出層次分明的水墨山水,鮮艷的色彩描繪出國色天香的富貴牡丹。正在作畫的是虎山村農民畫家楊普選。老楊說:“建設美好鄉村就是建設咱農民自己的家園,每個人都應該為此出一份力。我有畫畫的專長,就義務承擔起文化墻的繪制工作。”胡凱告訴筆者,為了提升美好鄉村的建設品位,村里對公路沿線的圍墻能拆除的盡量拆除,或動員改建為通透式圍墻,不適宜拆除的進行文化墻繪制,宣傳中國傳統美德、以及計生、普法、環保等理念,累計繪制文化墻22幅、300余平米。
虎山村還積極實施綠化和凈化工程。投資近40萬元,委托專業綠化公司對村級主干道路及中心村莊實施綠化工程,累計綠化面積達8000平方。新建1處垃圾轉運站,全村放置48個垃圾桶,并安排1名保潔員負責垃圾的收集轉運工作,中心村莊區域按照雨污分流標準鋪設了雨污水溝渠管道累計1300余米。中心村莊和環鄉公路沿線,實行家庭“三包“責任制,負責門前院后垃圾清理和花木養護工作。
干群同心速度快
●為了激發群眾參與美好鄉村建設積極性,村里先后分別組織各戶男女主人到潛山縣痘姆鄉參觀美好鄉村建設成果;還建立以獎代補激勵制度,根據村民在美好鄉村中投入資金量大小給予適當獎勵。現在虎山村群眾建設美好鄉村的熱情高漲。
我們從文化廣場來到穿村而過的環鄉公路。寬闊的水泥馬路上車來人往,十分熱鬧。胡凱指著這條主干道路,感慨頗深:“要改變山村面貌,首先就是修路。今年,我們對環鄉公路汪井段、楊墩段、楊橋段等1.5公里的路基拓寬至7米左右,對中心村莊段1000余米的環鄉公路硬化升級至6.5米水泥路面。其中僅汪井段就征田征地8余畝,回填土方近10000方、護砌石方1200方。村境內4.3公里的環鄉公路,80%以上路段已拓寬為7至9米的砂石路基。另外,還陸續水泥硬化了中心村通往余老屋、老五中、吳老屋等4條村組道路,全長5.5公里,目前中心村莊172戶已基本實現‘戶戶通’。”
在路邊我們遇到村民王谷香。40多歲的她快人快語,指著一棟造型別致的院落說:“那就是我家。我第一個帶頭按照村里要求對二樓房頂進行改造,花了2萬多塊呢。”胡凱向筆者介紹,為了激發群眾參與美好鄉村建設積極性,村里先后分別組織各戶男女主人到潛山縣痘姆鄉參觀美好鄉村建設成果;還建立以獎代補激勵制度,根據村民在美好鄉村中投入資金量大小給予適當獎勵。“現在我們村群眾建設美好鄉村的熱情高漲。在9月份,村里清淤當家塘時,這位王大姐拿出自家的水泵,參加義務勞動,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胡凱的表揚讓王谷香顯得有些不好意思,臉上飛起紅暈。
“在美好鄉村建設過程中,我們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每周向鄉黨委政府上報美好鄉村建設工程進度、資金使用情況,并按要求定期在黨務村務公開欄公布;在道路走向、公廁選址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上,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尊重群眾意愿,得到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使得我們建設的速度很快。從今年4月份開工,不到半年時間,我們的中心村莊已經初見規模了。”余榮生接過話茬。“目前我們最大的難題是資金短缺,道路改造、當家塘清淤等工程需要大量資金!雖然我們注冊成立安慶市虎形山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按程序將村部對面200余畝的土地流轉承包下來,發展花卉苗木,并建了百畝桂花基地,可是這些目前還沒有多少經濟效益。”余榮生倍感肩上的壓力。本報通訊員 陳秀根 余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