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教授指出,多年來,國際醫學界對于老年性癡呆的發病機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到目前為止,該病的發病機制仍不清楚。也沒有有效的早期診斷方法,一旦患者出現典型臨床癥狀而確診時,則處于相對晚期階段,這意味著患者已經失去了最佳治療機會。因此,對于老年性癡呆,預防永遠強于治療。我們應從疾病預防知識的普及,生活方式的改善,腦的保健和早期干預,去降低我們自身疾病的發生。
那么,哪些危險因素會引起老年癡呆呢?王軍教授總結了一下,共有十大高危因素:年齡、性別、遺傳性及易感基因、頭顱外傷史、吸煙、感染、低教育、高脂血癥、糖尿病、鋁、銅、鐵等微量元素過量等。
而預防老年性癡呆其中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堅持適當的鍛煉,運動可以刺激大腦生成神經細胞,而且不要等到發病才鍛煉。美國2013年一項研究顯示,研究表老年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在跑步機上走步30分鐘/天,4天/周,堅持12周,可改善其記憶得分和神經功能。明了鍛煉可抑制或延遲危險人群向阿爾茨海默病轉變。
此次論壇是由國際老年癡呆協會中國委員會、北京老年癡呆防治協會、健康時報社聯合主辦,北京東方紅航天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圖為“藍色記憶關愛行動” 暨腦退化與腦營養科普論壇現場
相關鏈接:
老年癡呆癥有“四不”癥狀
老年癡呆是一種嚴重的智力致殘癥,病人從輕度記憶與認知障礙到最后的植物狀態,要經歷幾年甚至幾十年,這對病人和家屬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如何能及早發現老人有老年癡呆的癥狀?簡單說來是“四不”:第一,記不住事,主要表現近記憶減退,患者通常對早年的事情記得一清二楚,剛才說的話卻忘得一干二凈;二是算不清數,日常生活中很小的賬目算不清或不會算;三是認不得路,離家稍遠就會找不到家門;四是說不清話,患者思維貧乏,言語單調,有時自言自語,反復訴說某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