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新農合管理中心:立足崗位比奉獻
——在全區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為民服務、星級爭創”活動推進會上的交流發言
立足崗位比奉獻 為民服務爭先鋒
區新農合管理中心
(2011年10月24日)
區新農合管理中心于2007年成立,在市轄三區合管機構中,具有所轄參合農民最多、服務半徑最廣、工作任務最重等特點。作為新農合醫療的服務窗口單位,五年來,區合管中心牢固樹立“為民、利民、便民”的指導思想,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內抓管理夯實基礎、外強服務塑造形象,著力打造優化工作環境的示范窗口、服務人民群眾的便民窗口、展示精神風貌的形象窗口。
五年來,區新農合工作頻現亮點、屢創佳績。參合率穩步上升,由2007年的95.12%上升至現在的99.27%,穩居全省前列;在全市率先實現市級醫院即時結報制,直報范圍覆蓋市級所有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門診統籌全面推進,成功承辦全省門診統籌現場會,并在大會上作經驗交流;監管措施到位,全區無一例舉報及違規行為發生;參合農民滿意率不斷提高,五年來全區新農合基金累計結余率僅為9%,絕大多數參合農民得到實惠,楊橋鎮官兵村八組王松明一次性享受10萬元封頂線住院補償。社會各界和廣大農民群眾對我區新農合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2007年,市政府肖市長蒞臨合管中心專題視察;2008年,分別被市衛生局和區委、區政府評為“優質服務單位”;2008至2010年,連續三年在全市民生工程考評中名列前三。
一、在優化工作環境中矢志創先爭優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新農合工作,把新農合列為重要的“民生工程”,列為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區、鄉分別成立了新農合管理委員會,建立監督委員會,一級抓一級、逐級抓落實。區合管中心面向全區擇優選調了6名專業技術人員專職從事合管工作。各鄉鎮(街道)也分別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配備了專職人員及設備,確保了新農合制度在我區的順利實施。按照“標準化、精細化、人性化、特色化”的要求,實行首問負責制、延時服務、預約服務等,進一步理順職能,細化和規范農合服務流程,積極推行“一廳式”管理、“一站式”服務和合管員“全程代理”服務模式,逐步實現新農合籌資、管理、服務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二、在履職盡責中爭當服務先鋒
區合管中心緊緊圍繞既定的工作目標,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恪盡職守、履職盡責,爭當服務先鋒。一是加大宣傳發動力度。我區每年召開不同形式的籌資動員大會,并采取在主要路口、村頭懸掛橫幅,發放《致參合農民的一封信》、《參合農民住院報銷明白卡》等各種有效形式進行宣傳,使參合農民及時了解新農合的相關政策、制度,引導農民自覺參合。我區很多經驗做法在《安慶日報》、《安慶晚報》、安慶廣播電臺、安慶電視臺及《宜秀周刊》上多次刊播。二是全面實行信息化管理。2008年5月,我區投入近60萬元在全市率先建成了新農合信息管理系統,并與全區所有定點醫療機構聯網運行,初步實現了“管理科學、操作規范、監督有力、補助便捷”的預期目標。2009年6月份,我區為每個參合農戶購置了IC卡(新農合信息卡),為所有定點醫療機構配置了讀、寫卡器。全區參合農民住院、門診全部實現持卡就診,給新農合管理帶來極大方便。三是遏制藥品虛高價格。從2009年5月份開始,我區就對區內定點醫療機構《目錄》內藥品實行集中招標采購,以統一價格,統一向全區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配送。減少了采購環節,降低了藥品價格,保障了用藥質量,提高了參合農民對基層醫療機構和新農合制度的信任度。
三、在強化監管中樹立為民形象
區合管中心不斷強化監管機制,主動聯合有關部門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抽查監督,督促定點醫療機構改善服務態度,降低醫療費用,提高服務質量。督促各定點醫療機構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圍繞“四查四看”(查病人,看是否人證相符;查病歷,看記錄和醫囑執行是否真實;查處方,看用藥是否符合規定;查服務、手術、檢驗、藥品、材料,看收費是否符合規定),定期開展自查自糾,及時發現問題,立即限期整改,實現參合農民利益最大化。區、鄉合管辦和定點醫療機構及時將報銷情況進行公示,主動接受社會各界人士的監督。每月底,我區將各村參合農民的補償情況制成表,逐級發放各村委會進行公示。積極開展群眾來信來訪答復工作,認真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有力保證了我區新農合工作規范、有序運行。
各位領導、同志們:農合服務無止境,新時期農合服務的任務將會更重,標準將會更高,要求將會更嚴。區合管中心將緊扣“立足崗位比奉獻、為民服務爭先鋒”這一主題,全力以赴實施好新農合這項民生工程、德政工程,為推動宜秀經濟和社會加快發展、和諧發展作出更大貢獻,讓區委、區政府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