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大龍山鎮燎原社區堅持“六尺巷”工作法,融合黨建引領、精細治理、多元服務、協同協商,構建起“校地企聯動、積分賦能、多維協同”的社區“三微”治理新格局。
微治理見真章,以“規矩有序”筑牢民生基石。燎原社區從“硬件”到“軟件”,處處體現精細化管理。硬件上,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整治雨污水管網、強弱電線路,完善“天網”監控、統一房屋外立面、鋪設“白+黑”道路,新建休閑廣場與停車場,提升民生基礎設施,讓居住環境更舒心,安全有保障。軟件上,科學劃分7個微網格,配備“專職網格員+高校志愿者+企業聯絡員”,對樓棟、道路、門牌精準編號,實現“網中有格、事在格中”并聯合轄區公安開發“龍山警苑”小程序管理流動人口,恰似為社區裝上“智慧大腦”。“軟硬兼施”的精細治理,讓“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成為現實,筑牢了民生幸福的基石。
微服務暖人心,以“謙和互助”織密民生網絡。“六尺巷”的溫度,在于鄰里間的守望相助。燎原社區聯動多方資源,構建起“謙和互助”的多元化服務體系。高校志愿者開設“小留雁課堂”,為留守兒童輔導作業、培養興趣,打造“15分鐘閱讀圈”,拓展居民精神文化空間,以“三區聯動”機制串聯社區、校區、商業區,組建“十戶聯防”“藍盾物業”“金龍聯防志愿隊”開展群防群治,“微型消防站”處置突發情況、交通文明勸導隊維護秩序等多元服務,精準對接居民生活、安全、文化需求,讓“互助”成為社區最暖的底色。
微協商解民憂,以“謙和議事”化解矛盾疙瘩。燎原社區將協商陣地前移,構建“五老+老阮說事廳+線上線下”的微協商模式,讓“五老”入駐“老阮說事廳”和“百姓評理說事”擔任調解員與議事顧問,用閱歷與威望化解矛盾。線下“板凳會”上,“五老”拉家常、講道理,引導居民共商事務;線上依托微信群、“隨手拍”收集民意,“老阮說事廳”聯動“五老”研判問題、形成方案——這恰似“六尺巷”里雙方各讓一步的協商智慧,讓物業服務、環境整治等“急難愁盼”問題在謙和溝通中高效解決。
從“六尺巷”的禮讓謙和,到如今社區的共治共享,燎原社區以黨建為引領聚合力,以精細治理固根基,以多元服務暖民心,以協同協商解民憂,將“六尺巷”精神融入治理血脈,讓“禮讓”成風、“共治”見效,繪就了一幅鄰里和睦、服務暖心、安全有序的民生畫卷。(邵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