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宜秀】脫貧致富展新顏
日期:2020-12-07 14:56:33 來源: 點擊:

宜秀區楊橋鎮地處安慶市北郊11公里處,依大小龍山,挾石塘名湖,通達長江。鎮域方圓100.1平方公里,轄13個村(居),人口近3萬。域內山水兼融、物產豐富、人文厚重,在這里可以賞青山之蔥郁,觀流水之潺潺,覓古賢之遺存,品山寺之清幽。
2020年是決勝小康社會關鍵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近年來,宜秀區楊橋鎮積極創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強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城鄉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特色產業蓬勃發展,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幸福指數逐年攀升。
壯大產業“摘窮帽”
產業扶貧是扶貧開發工作的核心和關鍵,是解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生存發展的根本手段,是實現穩定脫貧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策。近年來,楊橋鎮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稟賦優勢,因地制宜,推進產業基地建設,強化造血功能,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人口脫貧,打造“一鎮一園、一村一品”產業扶貧格局。大力發展“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鹿山村茶園位于鹿山村懷莊組,占地面積300余畝,通過“企業+基地+貧困戶”的產業扶貧“四帶一自”模式,創新發展、多元融合,形成特色彰顯的產業發展格局。對自種自養項目實行獎補,加強資源整合,統籌推進旅游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等政策措施,帶動貧困村、貧困戶增收致富。自2014年以來,全鎮共實施14個產業扶貧項目,建成5個特色種養業扶貧基地,爭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847.122萬元,帶動貧困人口1536人次通過發展產業、務工就業、收益分紅和土地流轉等方式實現穩定增收。
落實教育“絕窮根”
治貧先治愚,知識改變命運。扶貧工作要堅持與扶智相結合,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楊橋鎮各村(社區)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干部入戶走訪貧困戶子女家庭情況進行摸底排查,了解學生上學情況,及時做好動態調整,全面落實教育各學段資助政策,實現全鎮建檔立卡家庭在校生教育資助全覆蓋。2016年以來,全鎮累計發放各類教育資助資金152.7452萬元,資助貧困在校生1618人次,落實“雨露計劃”181人次、27.15萬元。
穩定就業“促增收”
對于廣大貧困戶而言,“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就業扶貧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余墩村新干組胡小兵一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村里通過聯系,幫助其妻子在劉紀工業園橡膠廠上班,順利解決了就業問題,增加了家庭收入。通過對就業扶貧工作的重視,楊橋鎮全面摸清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底數,全力做好穩崗轉崗工作,積極引導貧困勞動力分批有序錯峰外出務工。通過轉移就業、提供就業崗位、開發公益崗位等措施,推動701人貧困人口實現就業,實現貧困家庭經濟穩定增收;推行公益崗位,幫助就業66人。建成扶貧車間1個,吸納貧困人口就業5人。
醫療救助“除病魔”
“以前治病花費很多錢,家里經濟完全支撐不了,現在享受了國家醫療救助,為家里減輕了很大負擔。”余灣村的脫貧戶徐玉珍笑著說道。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脫貧攻堅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楊橋鎮落實資助參保政策,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應保盡保”。2016年以來,全鎮貧困人口落實資助參保8089人次,資助資金127.4490萬元。享受“351”“180”政策報補12907人次,總費用1070.37萬元,總補償939.36萬元,個人付費131.01萬元。對有診療需求的2015年末未脫貧貧困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做到應簽盡簽,累計簽約貧困人口4462人次。

兜底政策“全保障”
通過社會保障兜底,兜住最困難群體,保住最基本生活,讓廣大困難群眾更好地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楊橋鎮全面落實落細社會保障政策,實現動態調整、應保盡保,積極推進農村低保政策與脫貧攻堅政策有效銜接,全面落實兜底保障政策。如官兵村八組朱歐年戶,肢體殘疾四級,不能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村兩委及幫扶干部上門向其宣傳扶貧政策,協助其辦理殘疾證,幫助申請辦理低保、殘補生活補助等政策保障。自2016年以來,全鎮貧困人口享受低保494人、享受特困供養88人。為符合條件的16-59歲貧困人口1724人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60周歲老齡人均享受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
如今的楊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綠水青山,風景如畫,生活幸福。在今后的建設中,楊橋鎮將繼續堅持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全面加強鄉鎮治理,努力建設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楊橋鎮扶貧辦 朱曼)
上一篇:【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宜秀】加大科技型企業培育力度 提升主導產業競爭力
下一篇:三屆區委巡察“回頭看”工作動員部署會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