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村:黨建引領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日期:2019-09-30 09:33:09 來源: 點擊:
深秋時節,宜秀區黃梅村千畝菊花基地,長勢喜人,香氣撲鼻,10月底即將豐收采摘。據黨支部書記張國文介紹,基地將成為帶動貧困戶就業,村民增收的致富花。
近年來,黃梅村立足于山青水秀、人文景觀獨特的優勢,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推動資源整合發展,注重美麗鄉村建設與特色產業、文化旅游業融合發展,村莊面貌明顯改觀,農民生活顯著改善。
宜秀區羅嶺鎮黃梅村位于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東北部,境內水域寬廣、圩口眾多,山清水秀、民風淳樸。距安慶市區25公里,以其是一代黃梅戲藝術大師嚴鳳英的家鄉,遂取名黃梅。全村總面積15.8平方公里,39個村民組,1095戶420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2戶207人。村兩委成員6人,后備干部2人,黨總支下設2個黨支部,6個黨小組,黨員154名,其中女黨員31名。
黃梅村兩委班子在不斷學習探索中發現,“只有壯大集體經濟,形成特色產業支柱,才能帶動全村經濟發展,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所在”。為促進鄉村振興,尋求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農村“三變”改革,黃梅村黨組織召開黨員議事會、黨員大會積極探索集體經濟出路,擬將集體經濟的發展方向從過去粗放的“資源租賃型”向“產業帶動型”轉變發展。村黨組織結合本村地貌土質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探索特色產業,經多次考察、論證與謀劃,依托創業返鄉大學生成立了專項運營的村集體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從浙江桐鄉引進了杭白菊產業,產業鏈從種植延伸到初級加工和品牌營銷,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2019年,購進杭白菊花苗500萬株,種植面積823畝,建設菊花加工儲藏庫設施1300平方米,采購殺青設備1套、烘干設備2套,購買抗旱設備4套。
產業有了,怎么樣才能盤活資源,又帶動群眾致富。這是擺在黃梅村兩委面前的難題,在村級集體企業的運營過程中,黃梅村因地制宜,科學推出黨組織兼任當地企業的“董事會”和“監事會”,“基層黨組織+公司+合作社+規模種植戶+農戶+貧困戶”的經營模式。企業重大議事決策必須經過村級“四議兩公開”程序,黨組織既要源頭把關,又要過程監督,避免企業發展偏離“軌道”。同時在具體經營方面,充分放權,給予企業經營靈活自主權。另外,黃梅村通過筑巢引鳳,加大引才集智的力度,提高待遇給予利好政策吸引優秀專業人才回鄉創業,聘請具有企業管理與營銷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且有著十幾年的企業管理與營銷經驗的張平負責企業的運營管理,同時,下設5個班組分片區管理。目前,貧困戶4戶承包面積33畝,農戶承包30畝,大戶承包210畝,村集體運營550畝,總產量約49.38萬斤,估算收入172.83萬元。利用土地“返租倒包”的形式帶動農戶發展。所謂“返租倒包”就是村委會統一將農戶土地流轉租賃后,再無償承包給農戶,讓農戶在獲得250元/畝/年土地資產收益的同時,再獲得土地150元/畝/年優先股、營業利潤分紅和菊花生產、銷售的經營性收入。全村帶動農戶分紅1095戶,其中貧困戶62戶,帶動農民就業200人以上,創造農民用工約2萬天次,就業收入約140萬元。就業、銷售及生產經營性再分配收入,戶均可實現年增收約2000元。同時,為降低農戶投資風險,保證農戶100%受益,集體企業無償提供土地翻耕、種苗、農藥、化肥以及技術支持,整個生產過程,農戶只需投入勞動力成本,且企業在用工或承包片區時貧困戶優先。在菊花銷售方面,農戶所產鮮菊實行統一回收,同時設定保護價,為農戶100%受益提供了高效保障。
目前,基地正在加快1300平米鋼構廠房,200平米倉儲與冷庫的建設,整套殺青烘干設備,整套包裝設備都在有條不紊的建設中。預計今年823畝的菊花基地實現營業收入350萬元,上交村級集體經濟收入30萬元;2020年,種植面積1200畝,實現營業收入550萬元,上交村級集體經濟收入60萬元;2021年,種植面積將達到1600畝,實現營業收入800萬元,上交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10萬元。下一步,黃梅村將加大投資,繼續擴大種植面積,發展杭白菊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同時,借助黃梅戲藝術大師嚴鳳英故鄉的名人效應,探索開發杭白菊特色旅游項目,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經濟社會高質發展。(張國文 方華)
上一篇:全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宣講會走進白澤湖鄉
下一篇:宜秀區舉行“升國旗 唱國歌”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