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趁著陽光正好,孫長發和妻子開始打掃衛生,準備迎接過年。雖然池塘里還有140多畝蓮藕沒有開挖,但他并沒有十分著急,“現在蓮藕才8毛一斤,劃不來,再等等吧。前段時間,村扶貧產業園里一家酒廠跟我說,他們可以收購一些藕的邊角料,用來釀酒。從前這些邊角料都只能白送給來收藕的商販,今年也能賣些錢了。”
孫長發家住龍華村薛咀組,25歲時因手術不當造成左側肢體殘疾,他曾是村里的低保貧困戶。2015年,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鼓勵下,孫長發萌生了創業的想法,當年,他承包了4畝地種植水蔥。2017年,在扶貧政策的幫扶下,他又承包了160畝水塘,開始種植蓮藕,并養魚、養鵝,當年就有十來萬收入。
“夏季賣藕心菜,冬季賣藕,去年村里引進了藕帶加工企業,能包銷藕心菜,這可解了我的后顧之憂。”對于發展蓮藕種植業,孫長發更有信心了。
孫長發提到的藕帶加工企業,位于龍華村創業就業扶貧產業園,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總投資1000萬元,2018年12月開始動工裝修,預計今年3月便可投產。“該廠是閑置的舊村部改造的,每年能帶動村集體增收約14萬元。投產后,每年藕帶銷量達400~500噸,我村所有蓮藕種植戶全部種藕帶,都供不應求。而且,加工廠對藕帶品質有要求,他們會跟種植戶簽訂訂單協議,給種植戶提供藕帶品種和技術指導。”龍華村黨總支書記章洪陽說,龍華村結合2098畝水面優勢,正在打造千畝蓮藕基地,與藕帶加工廠形成產業鏈。
“扶貧產業園是去年10月17日正式開園掛牌的,總投資4500萬元。你現在看得到的是6家企業,沒看到的還有數千畝基地,比如千畝獼猴桃種植基地、千畝蓮藕種植基地、150畝草莓種植基地、300畝龍蝦養殖基地等。”章洪陽說,2017年龍華村整村出列后,他們沒有滿足現狀,而是繼續琢磨如何發展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致富。他們相繼成立農民經濟股份合作社和經濟運營股份公司,全面整合資源,盤活資產,同時積極對外招商引資,并與產業扶貧相融合,打造就業創業扶貧產業園。
為吸引企業落戶產業園,龍華村成立合作社,提供“保姆式”服務,比如藕帶加工廠,前八年辦公場地免費租用,村里還免費給建了個污水處理池,企業的各種證件,也都是村干幫忙聯系辦下來的。還有獼猴桃企業,村里籌資100萬元建設獼猴桃基地,連秧苗都備好了,企業可以直接“拎包入住”。此外,企業需要用工,也由合作社聯系,合作社會優先選擇貧困戶。
“扶貧產業園帶來的收益也是可觀的,比如獼猴桃基地每年帶動村集體增收約6萬元,帶動貧困戶就業崗位50個,人均年收入5000元……”在章洪陽看來,實施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排在第一位。3月初,占地4000平方米的二期扶貧工廠也將開工建設,繼續為龍華村的產業發展添磚加瓦。
(查燦華 李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