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城鄉的“羅馬大道”

對外交通不便,城鄉銜接不暢,運輸通道少、標準低,服務質量水平落后……這些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也是貧困村脫貧路上的一大阻礙。
近年來,先后實施的村村通、危橋改造等民生工程,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村道路交通條件,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道路現狀與農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越來越不匹配。2016年開始,農村道路暢通工程納入省民生工程,拓寬了村村通的老路,新建撤并村、貧困村較大自然村出行新路,新建、改建提升縣鄉道路,層層推進、層層暢通,農村道路建設邁入新時代。
暢通路
因為道路破舊,車輛碰擦不斷、村民出行顛簸,面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狀,宜秀區全長7.8公里的羅湖公路正是如此。
“以前呢,這個路一點都不平,也彎彎曲曲的。車子很難開過去,灰塵漫天。人難走,車子也難開。”宜秀區姥山社區居民袁維亮說道。
為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農村道路暢通工程納入安徽省民生工程。在全省實施縣級公路暢通、鄉級公路暢通、老村級道路加寬改造、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和貧困村內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切實改善農村地區交通條件。安慶市利用三年時間建設農村道路暢通工程8900余公里。自此,安慶市農村交通進入了新時代。
2017年,宜秀區鄉級道路羅湖公路的全線貫通,極大地改善了廣大群眾的出行條件。羅嶺鎮花元村在今年修建了4條道路,共計3.74公里,村組道路硬化率達到了90%;貧困村五橫鄉白林村也對桐懷路進行了硬化,給當地居民帶來了極大的實惠。
據了解,2016~2018年我市計劃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建設任務8900余公里。目前2016年已按照計劃順利完成,2017年正在按照既定時點全力推進。截至目前,累計完成農村道路暢通工程7407公里。
“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包括縣級、鄉級、村級暢通工程,村級暢通將轍并村、‘十一五’村村通、貧困村較大自然村暢通納入其中,從‘神經末梢’到‘主動脈’一一打通,改善路網結構,帶動交通發展。”安慶市地方公路局總工程師程東文介紹。
致富路
對外交通不便,城鄉銜接不暢,運輸通道少、標準低,服務質量水平落后。這些因素制約著農村發展,也成為貧困村脫貧路上的阻礙。“要想富,先修路。”這句俗語對于貧困村來說,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現實。
道路提升,讓貧困地區發展面貌得到切實改變,成為脫貧的“助推劑”。這是廣大居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在變化,也是貧困村和駐村扶貧工作隊深知的道理。
宜秀區白澤湖鄉龍華村駐村扶貧工作隊抓住農村道路通暢工程契機,于2016年硬化完成大咀、羅灣,朱馬嘴、棋桿四個村民組約2.88公里水泥道路,共計投資170萬元。2017年又完成了6條村組道路2.905公里的水泥硬化,有力改變了貧困村道路交通環境。2017年,宜秀區共完成農村道路暢通工程68.9公里,其中鄉級道路7.8公里,自然村硬化道路14.76公里,撤并村硬化道路16.21公里,老村道加寬道路29.14公里,真正讓農村道路暢通工程成為了老百姓稱贊的民生工程。
“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扶貧開發的基礎性和先導性條件,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和出行。近年來,農村公路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省、市政府均將農村公路建設列入民生工程。”程東文介紹,道路通暢了,民生工程成為民心工程,暢通的道路也真正成為致富路。
幸福路
區鄉道路拓寬、村級道路織密,步步暢通的農村公路網在給農村帶來脫貧變化的同時,還改變了農村的消費結構、改變了村容村貌和鄉風,促進了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農村網購很方便,和城里差距越來越小。”“小汽車開到家門口,交通越來越方便。”“如今城里有的東西,咱農村也有,生活不比城里差。”……這樣的感嘆在農村隨處可聞。
近幾年,隨著農村公路網的不斷延伸,各類家用電器越來越多地進入了農家,農村的商品流通速度、市場規模也呈明顯上升趨勢。而隨著農村道路暢通工程的實施,農村路網進一步完善,農村交通條件的顯著改善,有力解決了農村“買難”、“賣難”的問題,為最具消費潛力的群體擴大消費提供了必要條件。
不僅如此,農村公路的發展還改變了城鄉二元結構,縮小了地區差距,有力地助推了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和“三大革命”,農村精神面貌和環境煥然一新,已成為“村容整潔”和“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切入點。
“農村道路暢通工程連續兩年排在省民生工程之首,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政府對農村道路的重視。”程東文告訴記者,農村公路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起到基礎性、關鍵性作用,其他基礎設施建設也要依托農村公路的運輸。
近年來,農村公路建設和農村暢通工程的大力實施,促進了城鄉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鄉文明向農村輻射,大大改善了農民出行和交通環境,對構建和諧社會、統籌城鄉發展、服務現代農業、建設美麗鄉村起到了多方面的促進和帶動作用,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乘數效應”和“拉動效應”。
數據顯示,目前安慶市擁有農村公路17919公里,其中縣道1321公里,鄉道1143公里,村道15311公里,專用公路144公里;100%鄉鎮通上瀝青(水泥)路,100%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100%鄉鎮建立農村公路管理機構;已建成110個農村客運站場、1900多個農村客運候車亭和招呼站,初步形成“通達通暢、安全有序、監管健全、運輸便捷”的農村公路運輸網。
(記者/常艷 通訊員/嵇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