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順民心、合民意,是一項“民心工程”,民生工程連著老百姓的心,是給老百姓解難事、辦實事的貼心工程、暖心工程,是點亮老百姓美好生活的燈塔,讓每一位老百姓能夠不斷擁有更美好的幸福生活,真正讓民生工程惠及你、我、他。
暢通工程鋪就農民幸福路
我叫劉小麗,家住宜秀區羅嶺鎮姥山社區人,我常年在外打工。今年偶然的一次機會回家,剛進社區我便驚呆了,這還是我家鄉的道路嗎?以前回家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車輛進出都是困難。而現在呢,不僅馬路變平坦變寬闊了,而且馬路上的路燈也都安裝好了,讓晚上出行也方便起來。以前的農村就是圍繞著三個字“臟亂差”,現在每家每戶門口都鋪上了水泥,垃圾也分類歸集,不再亂扔亂放。哪像現在家家都用自來水,屋前屋后干干凈凈,根本看不到臟水、臭水。聽家里老人說,現在經常還會有送戲下鄉,豐富村民們精神生活。我真是越來越熱愛我的家鄉了! 我家開了一間雜貨鋪,以前家門前的這條路可不像樣,大部分都是土路,一下雨積水就能淹過腳背,大家出行很不方便,所以我家的生意很不好。現在好了,路通了,路兩旁還修通了下水道,排水通暢了。村里還專門安排了6名保潔員每天負責清掃。家門口的環境好了,我家的雜貨鋪的生意是越來越好了。
民生工程讓我們的家鄉變美了,環境變好了,居家過日子更方便了。我為做一名農村人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新農合“雪中送炭”
我叫金寧,今年45歲,羅嶺鎮羅嶺村人。2015年,因身體不適檢查出淋巴癌,先后在安慶市立醫院、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協和醫院治療醫療費用高達20萬元。高額的醫療費用對于在家種地的普通的農民家庭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
2015年9月10日,就在一家人惴惴不安,焦急萬分之際,聽聞國家有“新農合”、新農合大病保險、城鄉醫療救助等好政策,我和家人懷著忐忑的心情,到社區參保了“新農合”。住院回來后到鎮新農合中心辦理報銷手續。報銷的結果好的超出我和家人的預料:在新農合報補10萬元封頂后,我又得到了醫療救助以及大病保險的3萬元補償資金,共獲得13萬元補償款。這些民生工程,救了我和我的家庭,真心感謝黨、感謝政府,解決了我們農民看病貴的難題,幫助我們家走出了因病致貧的深淵,這樣的民生工程政策真是太好了! 如果沒有黨和政府,沒有這些民生工程政策,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是這些好政策讓我的看病吃藥得到了保證,帶來了真真切切的實惠。
文化民生工程讓我們幸福滿滿
羅嶺鎮有著很悠久的飲食文化,鎮上的大部分中青年都在外省市做著飲食的生意,鎮上到處都是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孩子愛玩,老人怕寂寞。過去,吃完晚飯后,大家散散步、看看電視,很早就睡覺了,現在不一樣了,鎮上有了文化廣場,晚飯后,大家根據喜好各有去處,休閑鍛煉、閑話家常。有打籃球的,有跳廣場舞的,有下棋的,有玩體育健身器材的,男女老少生活過得豐富多彩。
以前一到晚上閑下來沒事做,就只好打打牌,看看電視。還真羨慕城里的老頭老太太們到了晚上可以去公園散步,可以到健身廣場去鍛煉身體。現在有了文化廣場,沒想到現在我們農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樣,晚上吃了飯可以到公園散步,可以到到廣場上跳舞,也可以玩體育健身器材。文化廣場已經成了群眾健身活動的主要場所,一些人摒棄了賭博陋習,積極參與到健身娛樂活動中,既鍛煉了身體,又陶冶了情操,自覺強身健體已蔚然成風。
現在,每年都有“送戲進萬村”活動,政府出錢把電影小戲送到家門口,著實讓村民過一把看戲癮。村里的大學生村官免費當起了圖書管理員和輔導員,輔導十幾個留守孩子的功課,還教他們吹口琴。精神生活的豐富提升了村民的素質,增強了村民的幸福指數。(宜秀區羅嶺鎮民生辦周琳記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