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安慶廣播頭條播出:宜秀區 臨時黨支部 筑起防汛一線堅強堡壘
日期:2016-07-15 10:36:51 來源: 點擊:
——宜秀區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防汛抗災紀實
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黨組織,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在防汛抗洪救災工作中,宜秀區把臨時黨支部建在長江大堤和內圩圩口上、建在轉移群眾安置點上、建在搶險突擊隊之中,發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帶頭投入抗洪救災工作。目前該區已經建立20多個防汛救災臨時黨支部。
在防汛抗洪救災一線,宜秀區各級黨組織扛起責任、不辱使命,認真調度、全力部署,廣大黨員全身心投入抗洪救災中,當先進、做表率;面對嚴重災情,他們以實際行動做出了無悔的抉擇。楊橋鎮螺山大聯圩屬破罡湖水系,在圩堤危急之時,作為楊橋鎮螺山村破罡湖社區書記和分指成員的張兵,不顧自家500畝魚塘破堤,帶領鄉親們堅守圩堤八天八夜,終于保住了村里的3600畝農田。7月5號,長江安慶站水位達17.30米,與長江相通的石門湖水位同步上漲,與農場圩相連的堤壩隨時可能漫堤。黨員方世根和農場圩內的其他經營戶們,積極配合當地政府破堤引流,讓洪水傾瀉進圩內自家的稻田、苗圃和養殖場。險情解除,而方世根的個人損失就超過了500萬元。他說,錢沒了,我可以再賺,但作為一名黨員,關鍵時刻就應該舍小家顧大家。7月上旬的強降雨導致羅嶺鎮萬畝躍進圩內外受困。在這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孤圩”上,活躍著一支由80人組成的抗洪搶險黨員民兵營,他們日夜守護這這片“孤圩”,守護著群眾的安危,將困難留給自己,把希望留給群眾,在“孤圩”上樹起了沖不垮的黨旗。7月4號上午,宜秀區白澤湖鄉搶險應急分隊和武警官兵在區江堤分指指揮下,迅速處置安廣江堤梅林隔堤M0+450處管涌險情。截至7月14日,該區累計成功處置各類險情70多起。
該區在全力做好內圩防汛抗洪救災工作的同時,于7月3日迅急集結干部、民工506人奔赴22.81km的安廣江堤宜秀區防守段,在江堤分指設立臨時黨委,下設4個臨時黨支部,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同時在江堤防守責任段設置24個值守點,安排698人值守,采取24小時不間斷巡查,每兩個小時一班,全線展開巡邏查險。為確保長江大堤宜秀防守段萬無一失,宜秀區創新建立 “九個一”工作機制,即:一面旗幟亮身份,一間工棚強值守,一個袖章明責任,一本本子作記錄,一幅掛圖明任務,一整套物資儲備有保障,一套措施保安全,一套設備暢通訊,一份職責記心中。“兩學一做”基礎在學,重點在做。為將守護長江大堤的責任包保到位、層層壓實,該區長江干堤大橋街道吳祥巡查點還積極開展 “我的堤段我負責、我的崗位請放心” 黨員踐諾承諾活動,動員黨員干部亮身份、作表率、當先鋒。
“不死人、少損失”,宜秀區在積極做好防汛搶險的同時,全力開展危險區域群眾轉移安置工作,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展開。該區在轉移安置群眾較多的羅嶺鎮黃梅小學、楊橋鎮螺山小學、白澤湖鄉饒坂小學等分別成立臨時黨支部,組織機關工作人員、一線教師到各安置點安撫群眾情緒、保障日常生活,讓轉移安置群眾有了主心骨和貼心人。目前,宜秀區編入臨時黨支部的50多名黨員,與轉移安置群眾日夜吃住在一起,為群眾排憂解難,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在群眾和黨委政府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羅嶺鎮迅速搶修水毀道路,建立水上超市,為受災群眾開辟了一條水上生命線,全力保障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無論是防汛搶險,還是災后重建,宜秀區廣大黨員弘揚“敢為人先、堅韌務實、開放和諧”宜秀精神,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認真履行著對人民的莊嚴承諾,詮釋了“兩學一做”深刻內涵,向黨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朱華兵 方 華 肖 琪)
上一篇:踐行兩學一做 江堤安全我承諾
下一篇:區防指召開防汛會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