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回放 |
縣委書記建議設立錯誤評估機制
“嗆了水拉上岸再打板子,不近情理”
本報記者 馬躍峰
“容哪些錯,怎么容錯,如何及時糾錯,是容錯糾錯機制的三個關鍵。”河南封丘縣委書記李暉說。
宋代名臣范仲淹有一句名言“公罪不可無,私罪不可有”,意即出于公心,為國為民謀利而犯錯獲罪,要勇于承受;心存私念,以權謀私,為個人撈取好處的罪責,一定要避免。李暉說,改革進入深水區,許多時候連石頭也沒的摸,敢于往前蹚就是一種勇氣和擔當。如果一腳踩空,嗆個半死,再被拉上岸打幾板子,就有點不近情理,也不符合黨一貫的原則。所以,容錯就要容敢于蹚水過河的探索者所犯下的無主觀故意、沒有造成重大損失的錯。
封丘縣某鄉毗鄰縣城,產業集聚區和縣城規劃區都涉及該鄉,征地拆遷任務繁重。在一次征地中,一名反復糾纏、漫天要價的農婦為逼迫政府讓步,喝了農藥。鄉干部馬上救治該農婦,并有效控制了局面,成功完成征地任務。當時,“農婦喝藥”事件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但整個征地方案得到大多數群眾同意,并沒有損害群眾利益。縣政府主動介入,幫助該鄉妥善安置了當事人,并主動承擔責任。主持征地工作的女鄉長感動地說:“有縣里的支持,干工作更有勁頭了!”
談到怎么容錯,李暉認為,應建立一套完善的機制和運行體系。發現錯誤比較容易,但發現之后要有人及時“叫停”,以免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叫停”之后,要對犯錯者所犯的錯誤進行評估,厘清責任,研判后果。在此基礎上,恰當處理犯錯者,該批評的批評,該包容的包容。可以探索性地在一個行政區域內設立容錯糾錯委員會,作為非常設機構。委員會由政府官員、法律人士、專業人士、利益關聯方代表、群眾代表等組成。對每項裁決,充分聽取委員意見,進行初步裁決,再通過媒體公示,征求社會各方意見建議,最后再做出裁決。
黃河灘區是河南重點扶貧區域。灘區遷建是封丘縣工作的突出重點,沒有成功經驗可供借鑒。一個試點鎮在工作中遇到了難題:把堤南鄰黃河的村搬遷至堤北安置,要占堤北村的地,而堤南的村搬遷后耕地和村莊將全部復耕。很多群眾認為土地指標騰挪和復耕的收益應該用于堤南遷建村莊。但是,堤北被占土地的村莊群眾的收益減少,堤北部分群眾有抵觸情緒。發現問題的時候,部分征地方案已經出臺。鎮黨委書記感覺讓部分群眾的利益受損,很內疚,向縣委書記“請罪”。縣里認為,此事雖然不妥但有補救的空間。在縣鄉兩級的努力下,利益相關村群眾聯戶代表、法律界人士、鄉鎮機關工作人員、有關縣領導坐在一起,反復推敲修改方案。最后拿出復墾土地面積的34%補償給堤北被征地村使用,用于保障失地農民的基本口糧。此舉打破了遷建工作的瓶頸,使相關工作迅速推進。
李暉認為,容錯是為了保護創新探索者的積極性,更好地改革創新、促進發展。所以,在容錯的同時,及時、嚴謹地糾錯就顯得尤為重要。糾錯的主體可以是被容錯者,也可以是其他更熟悉此項工作的人。糾錯方案要經多方面嚴格論證,注意避免矯枉過正,不能全部否定原來所做的有效工作和成績。
組織部部長、紀委書記如何看改革試錯
干是“必須的”,不存在“敢不敢”
本報記者 劉鑫焱 劉泰山
對話人:
郭康峰 山西長治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潘 智 廣東惠東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記者:如何看待干部在改革創新中出現的錯誤或失誤?
郭康峰:不能正確處理、對待改革中的失誤,會影響干部干事創業、改革創新的熱情,或導致干部瞎干、蠻干等亂作為,這些都會對改革發展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如何對待干部工作中出現的錯誤或失誤?首先要看目的、方向,看其行為的出發點是否為了改革發展。要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法違紀行為區分開來,堅持“三個區分開來”,是準確把握和認定失誤和錯誤的基本原則。
此外,還要看失誤和錯誤是不是觸犯了“三條線”——道德底線、法律紅線、黨紀高壓線。要容為公之失、探索性失誤,不赦為私之罪,謹防容錯過度。還需從程度上把握和認定失誤和錯誤,如果沒有導致較大的經濟損失和不可挽回的重大影響,且本人思想上已經明確認識到存在問題并積極加以改正,就應當寬容;如果失誤和出錯導致了重大經濟損失、造成了嚴重后果、造成了重大責任事故、在社會上造成了巨大不良影響,就應該依規追責。
記者:容錯機制能讓干事者減少后顧之憂,激發干部改革創新的熱情,還應如何完善制度?
潘智:履職容錯機制,包含支持“有為”的免責機制,還應包含鼓勵“有為”的激勵機制。激勵機制就是激發改革創新的強大動力,其核心是科學的考核機制,讓改革創新者上、不思進取者讓、不能勝任者下。
部分地區干部考核機制不完善,“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情況普遍存在。去年以來,我們改進了選人用人機制,建立個人自評、單位測評、民意測評三結合的實績考核機制,測評結果記入年度實績檔案,作為組織部門選優、用人的重要依據。對群眾評價高、突破能力強的干部,大膽提拔,委以重任。對群眾滿意率低、反映問題突出的干部,核實之后,調整崗位。
除了考核機制,我們還探索建立正面引導機制。對表現突出、敢于擔當的典型,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大力宣傳,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輿論氛圍,發揮“敢為、有為、能為”的典型示范帶動作用。
郭康峰:首先是為干事創業者樹立“方向標”。通過制定《關于建立黨員干部容錯免責機制的實施辦法》,明確容錯機制的定義、容錯免責的條件、容錯決定的主體、實施容錯的程序以及適用范圍等內容,進一步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大力營造鼓勵黨員干部改革創新、敢于擔當的良好氛圍。
其次是為改革者戴上“護身符”。通過建立容錯機制,從制度上進行規范,讓真正的改革者清楚,即使出現了“公錯”,也有黨委政府為你擔著,不會給個人的發展前途蒙上陰影。
再次是為干事者吃上“定心丸”。通過完善容錯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包括評估、申訴、澄清、保護、激勵、保障等在內的制度,通過心理疏導、責任研判和澄清保護等多方面化解試錯干部的顧慮,正確認定試錯干部的責任,幫助干部卸下包袱。
記者:就自身而言,敢不敢為推動改革發展試錯?
郭康峰: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按照“三嚴三實”要求干事創業,是黨性的應有之義。作為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要更加主動適應從嚴治黨、從嚴治吏,積極研究探索干部選拔任用方法途徑,堅持正確用人導向,為改革、發展選賢任能,為擔當者擔當,為干事者撐腰,為改革者保駕護航。這個過程,會有改革、有創新,也會有失誤、風險。我們需要有個寬容、理解的社會環境,這有助于干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探索、推進工作。所以,對干部來說,不存在敢不敢的問題,而是必須做的要求。
潘智:可以用兩句話概括,即“正人先正己”和“時不我待”。惠東發展正處在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面臨大量需要破題的“硬骨頭”,等不起、慢不得。執紀部門干部必須帶頭大膽試、大膽闖、大膽干。
當然,我們制定的促進“為官有為”容錯機制中,列明了詳細的免責原則、免責條件、免責申請和認定程序,以及公開澄清事實、消除影響的辦法。如果我本人履職、盡責、改革、創新過程中出現失誤,只要符合“遵守法律、民主決策、積極作為、大膽創新、出于公心、有利工作”的免責原則,符合具體規定的免責條件,一樣可以按照程序,申請免責,消除影響。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05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