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澤湖鄉芭茅村,四季蔥種植大戶楊金林終于擁有了自己的百畝蔥園。為了擴大規模,提高效益,在村兩委的支持下,楊金林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與該村勝利組全體村民達成協議,除部分農家菜園外,流轉田地達百余畝,占勝利組田地總面積的近95%,將村組大量的閑置低收益農田轉成了致富蔥園,也為美好鄉村建設打下了產業基礎。
芭茅村集體經濟薄弱,耕地面積較少,人均耕地面積僅約1.5畝,解決溫飽倒是可以,想靠土地發家致富,卻很難做到,故該村青壯年多以外出務工為主,留守家中大部分為老人、婦女和兒童。要解決效益低的問題,只有通過農村土地流轉,緩和人地矛盾,使部分農民從土地上轉移出來,這樣村民每年可以得到一定數量的補償租金,還促進了農業規模經營,最大限度發揮土地的價值。
今年以來,芭茅村響應國家農村土地流轉有關精神,結合美好鄉村建設,鼓勵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化經營,為美好鄉村建設創造產業支撐。(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