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以來,宜秀區楊橋鎮余灣村來了一群人,天天在路邊上砍除荊棘、鋤去雜草,一連就是三天。偶爾有認識這群人的村民經過,總會笑著說:“咦,鎮里的干部怎么下來干這種粗活啊”。
“鎮里的干部怎么就不能干活了。”這群埋頭干活的人,總是會如是回應。白永紅,是在基層文化站干了多年女干部,雖然干起這樣的活像模像樣,但是由于路邊遍布著芭茅這種草、扎刺這類樹,即便穿著外套、戴著手套,手背上、手臂上仍然處處是被割傷、刺傷的痕跡。
但她說,這也算不得什么,“有個叫張文婿的小伙子,因為干活流了汗,晚上受了涼,第二天上午打著吊水,吊完水接著干。還有饒玉童,在清除垃圾時被隱藏的銹鋼絲戳穿手掌,為此不得不打了破傷風針,打完針也是繼續干活”。
據楊橋鎮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該鎮組織鄉鎮干部及大學生村官走出辦公室,參與余灣農家樂改造提升計劃中的環境整治行動,沒有一人請假,“大伙干勁都很足”。他說,此次鄉鎮干部干勁十足,離不開前幾天鎮里開展的“樹正氣、真干事、提振精氣神”大講堂活動。
大講堂講了什么呢?10月31日下午,是大講堂的第一次開講,談到“宜游宜秀”大家談的話題,人人都可以對“宜游宜秀”提出自己的見解,這其中談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提升楊橋的形象。
無論是大講堂,還是大家談,最終還是要落到實處。如是在一番鼓舞干勁之后,鄉鎮干部們紛紛自己帶頭行動,從最基本的整治環境開始。
有人或許會問:整治環境的工作,不能通過聘請工作人員的方式來進行嗎?實際上整治余灣村公路沿線,經常會涉及到村民的利益,“有時候移一堆土,也要鎮里的干部做半天工作”,一位鄉鎮干部說。在余灣村,記者還巧遇一位正在自己動手修砌自家花壇的嚴姓村民,他就說,要不是鎮里帶頭這么搞,環境整治很難搞得起來,而且據嚴先生介紹,他修砌自己的花壇,村里也會支付工資給他,“這樣的好事誰不干?”。
正是在這樣的帶動下,或者說在鄉鎮干部的耐心工作下,村民們也積極支持余灣的環境整治。村民徐造祥有幾壟自己在路邊開墾的菜地,他就對前來做工作的鄉鎮干部說,整治環境是好事,應該支持,“菜等我周末休假時我自己去收,地我就不要了”。
除了環境整治,在處理其他民生問題方面,干勁十足的楊橋鎮鄉鎮干部們也積極回應百姓訴求。
楊橋鎮集鎮區,由于公共服務設施不健全,多年來都沒有一個像樣的污水處理設施,這成了很多集鎮區老百姓最為頭疼的問題,“污水靠自然滲漏”這種古樸的處理方式,肯定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集鎮人口。作為該鎮今年的十項實事之一,該鎮投資231萬元建設雨污管網的工程已經于11月3日開工,預計年內完工,集鎮區生活污水將排往即將建設的日處理100噸太陽能污水處理設施里。在施工現場跟蹤的鄉鎮干部方胡積說,工程完成后,將極大改善居民環境,同時也將極大地提升集鎮形象。
據楊橋鎮有關負責人介紹,大講堂未來將會成為該鎮的“常規欄目”,每兩周一次,“不僅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全體干部干事創業活力,同時也為楊橋鎮‘宜游宜秀’和全國重點鎮建設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何飛 陳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