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安徽日報:鄉村敬老院開起“小菜園”
日期:2014-10-15 11:53:47 來源: 點擊:
(本報記者胡勁松本報通訊員 陳秀根)10月10日上午,秋陽高照。安慶市宜秀區大橋街道敬老院的10多畝菜地里,各種蔬菜長勢正旺:白菜、韭菜、辣椒、萵筍,還有幾壟山芋。兩位老人正在菜地里除草、施肥,身材偏瘦的老人是65歲的郭家才,身材魁梧的老人叫蘇方勝,今年70多了。 “以前在家里干農活勞動習慣了,剛到敬老院十分悠閑,覺得悶得慌,就主動要求承擔院里的種菜任務,有事干生活充實多了。”郭家才老人一邊擦著滿臉汗水一邊高興地說。
蘇方勝告訴記者,菜園里的菜種和肥料由敬老院提供,他們只要出點勞力就行,“到菜地勞動不僅鍛煉了身體,還能給集體和自己增加一點收入。這事值得做”。
“這10多畝菜地是街道劃撥給敬老院的,別看面積不大,卻起到了大作用,讓院辦經濟活起來了,給老人們的生活條件帶來了很大的改善。一方面,菜地基本上滿足了敬老院日常蔬菜供應,減少了蔬菜開支;另一方面,菜地是由院內有勞動能力和意愿的老人負責耕種,老人們可以獲得一定經濟補償。 10畝菜地和院里養的十幾頭豬,每年可以給敬老院增加收入10萬元,院內許多建設都是靠這10畝地搞起來的。”大橋街道敬老院院長陳慶眾說。
大橋街道敬老院環境優美,桂花飄香沁人心脾,高大的香樟樹青翠挺拔。老人們居住的房間,彩電、空調、衣柜等家具家電一應俱全,床頭還安裝了 “愛心呼叫器”,方便老人呼叫護理人員。院子里還配有娛樂室,男女浴室里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健身器材、樓梯、扶手和盲道設計十分人性化。食堂菜譜也是根據老人的飲食特點,頓頓葷素搭配,既營養又健康。
安慶市宜秀區有13所鄉村敬老院,集中供養了914名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達到91.5%以上,位于全省首位、全國前列。宜秀區民政局局長何向東介紹,為了確保敬老院的保障水平持續提高,他們在積極爭取有關方面支持和接受社會捐贈的同時,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院辦經濟,種菜、養豬、養魚。
羅嶺鎮敬老院將有勞動意愿和能力的老人組成生產組,分工從事種菜和養殖。敬老院院長龍鐵桶粗略估計了一下,4畝菜地每年增收2萬多元,每年出欄16頭肥豬可增收2萬多元,這兩項可以給敬老院創收5萬元。 61歲的張貞義老人承擔了院里的養豬任務。他說,每個星期食堂里菜肴花樣不同,每隔幾天還有加餐,每個周日要煨骨頭湯,“日子過得這樣好,不做點事情,活動一下筋骨,容易患高血壓、糖尿病,不利于身體健康。所以我主動要求院長將養豬的活兒派給我。 ”大龍山鎮燎原敬老院將屬于敬老院的20畝魚塘發包給能人經營,不僅每年增收4萬元,還能讓老人隨時吃到鮮魚。
“去年,全區13所鄉村敬老院的院辦經濟收入共有45萬元,這些收入全部用于各個敬老院改善老人的生活水平。”何向東介紹,為了進一步加強農村敬老院管理和養護,切實提高五保集中供養對象的生活水平和保障質量,宜秀區進一步理順了敬老院管理體制、健全經費保障機制、完善配套設施、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同時,實行區級領導聯系鄉村敬老院制度,幫助解決敬老院的各種實際問題,五保老人的保障水平逐年提升。
上一篇:林云飛到楊橋鎮調研基層組織建設工作
下一篇:10月15日安慶日報:讓五保老人樂享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