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慶市宜秀區以鞏固完善基層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抓手,以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敢為人先謀發展,堅韌務實為民生,全力打造宜秀衛生工作新模式。
便民新服務,實行先看病后付費
宜秀區著眼聚焦和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今年5月1日起,該區公立一級定點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費”新型診療服務模式,整個行政區域全面實行此新型服務模式這在全省尚屬首次。新模式推行4個月來,該區共有500余位參合患者享受到“先看病后付費”的便捷服務,贏得廣大群眾的交口稱贊。
為了防止惡意欠費現象的發生,該區一是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強化全體醫護工作者的宗旨意識、服務意識,使患者看的安心,住的舒心;二是加強服務能力建設,2013、2014兩年時間投入400萬元,為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添置配齊全自動生化分析儀、X光機、CR、血細胞計數儀、B超等設備,投入2000萬元改善就診環境;三是加強群眾工作能力,以衛生民生工程實施為抓手,通過宣傳教育、健康隨訪、上門服務、預約門診等方式與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惠民新政策,完善新農合大病保險
2013年12月,宜秀區在全省率先試點新農合大病保險政策,實施大病新農合二次補償。此項工作的開展有效緩解了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狀。該區參合農民住院醫保報銷后,個人自付在2萬元以上,還能再次享受新農合大病保險補償。僅去年12月份,全區符合大病保險賠付要求的10位參合農民,賠付金額共計8.7萬元,最高的一位患者一次性獲得賠付4.6萬元。
新農合大病保險補償是一項惠及群眾的民心工程,有效減輕了患病特別是患大病群眾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幫助患病群眾及家屬樹立了戰勝困難的信心。該區通過進一步增強“全民”意識,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群眾充分了解新農合政策,廣泛參保;進一步增加醫療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方式,為廣大群眾提供優質高效服務,讓更多群眾享受國家的惠民政策,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為民新舉措,改革新農合支付方式
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舉措,為進一步方便參合農民辦理治療費用的補償報銷手續,提高服務質量,宜秀區新農合管理中心從今年7月份開始推行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實行新農合補償報銷一站式即時結報,由原來的現金發放變為即時結報自動沖免和非即時結報銀行匯款的結算方式,即在即時結報醫院住院的患者可以直接在住院處減免補償款;在非即時結報醫院住院的患者無需要跑一趟所在鄉鎮(街道)農合辦領取報銷資金,只需要在首次送齊申報材料時一并提供一張患者簽名的本人的銀行賬戶復印件即可,患者就可以在家安心的等待。區新農合管理中心財務人員在合管中心微機核算完補償款后,集中將報銷資金匯款到患者的銀行賬戶中。
發展新模式,建立區域醫療聯合體
2013年12月31日上午,宜秀區—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療聯合體簽約儀式在市第一人民醫院隆重舉行。醫療聯合體的正式簽約是該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一項新舉措,一次新嘗試,通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合理分級診療模式,全面整合醫療衛生資源,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依托三甲醫院規范的管理模式、優質的服務理念、先進的技術水平,加速繁榮該區醫療衛生市場,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現在,該區群眾通過區人民醫院轉院至市一院就診的可以享受免收門檻費、檢查結果互認、康復期下轉等優惠政策。區內各級給類醫療機構也在市一院的帶教指導下,診療行為進一步規范,診療水平進一步提升。坐落在宜秀區的市第一人民醫院龍山院區一期10000平方醫技綜合樓也將于年底開診營業,最大程度的方便該區群眾看病就醫。。
安全新制度,優化醫療廢棄物處置方式
宜秀區現轄2家區直醫療機構,6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8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近30家個體診所,分布較廣,交通不便。一直以來,醫療廢棄物都是由各家醫療機構自行進行焚燒處理,環境污染嚴重,衛生主管部門監管難度較大。從去年7月開展,為了規范醫療廢棄物處置,減少自行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避免醫療廢棄物外流造成二次污染,該區衛生主管部門通過與安慶發投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多次協商,簽訂《醫療廢棄物處置協議》,并在此基礎上,印發《宜秀區衛生局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廢棄物處置工作實施方案》。區內設兩個醫療廢物集中暫存點,覆蓋全區所有醫療機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定時將醫療廢棄物運送至指定集中暫存點,并做好分類、稱重、登記等工作,由安慶發投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收運,每月收運量約1160公斤,在全市首先實現醫療廢物安全處置全覆蓋。同時,該區衛生行政部門加大對醫療廢棄物的監管力度,一旦發現醫療廢棄物的非法流出,將嚴格處罰。該工作的順利實施,加強了該區醫療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置能力,降低了醫療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對助推安慶市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邵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