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大橋開發區將緊緊圍繞“做強園區”的奮斗目標,按照“全市一流、全省爭先”的總體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創新發展,敢于擔綱,勇于承梁,以每戰必勝的信心,以舍我其誰的雄心,爭當一流的決心,在宜秀追趕跨越中爭當排頭兵,力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25億元,同比增長2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8.6億元,同比增長17%;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億元,同比增23%;引進內資60億元,利用外資5800萬美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16億元。
一是實施產業發展提升工程,當好產業發展排頭兵。大橋開發區是區委、區政府推進“工業強區”戰略的總量最大、體量最大的發展平臺,也是實現“做強園區”目標的現實支撐,我們必須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繼續打造全區乃至全市的工業集聚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圍繞工業發展抓項目。深入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強力推進工業項目,持續提升工業經濟。堅持統籌謀劃安排,把握時間節點,實施掛圖作戰,全力加快勝利路以北高壓線走廊改造工程,全面完成1700余畝的園區征遷掃尾工作,確保云存儲設備、新創源打印機、永安電子二期、4812廠整體搬遷等簽約項目盡快落地。堅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顯亮點,加快中信產業園退出步伐,確保總投資6000萬美元旺旺五期盡快建設。注重項目調度,強化項目服務,著力推進五谷香二期、嘉欣醫療等項目上技改,擴規模,提產能;加快小龍人糖果、非晶軟磁設備生產線等項目建設,力爭早建成、早投產、早達效。堅持招強引大,借助市、區駐外招商小組,強化信息收集,注重企業擴張布局,著力引進上市公司、國內100強、世界500強等大公司、大企業,為園區發展增添后勁。
圍繞新興產業抓推進。搶抓市政務中心東遷和市體育中心啟用、省十三運召開等新機遇,著力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堅持抓規劃,抓招商,大力建設奔弛、寶馬等名品汽車4s店服務區,拓展園區財稅增收新途徑。堅持爭政策、爭項目,大力推進國際電子商務園、都市產業園、人才大廈等項目,拓展園區產業發展新業態。堅持快啟動、快建設,加快獨秀大道兩旁商業地塊開發,盡快聚人氣、匯財氣。堅持高端大氣上檔次,發揮戰略合作者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設七匹狼商業街、新昌金融廣場等項目,加快光彩大市場、鋼材大市場等內涵改造,確保園區服務業提升跨越大發展。
圍繞主要指標抓調度。突出工業發展的主要指標,找出任務完成的薄弱環節,及時分析存在問題,超前介入,統籌謀劃,抓好調度。要健全新增企業和項目基礎臺賬,完善經濟運行監測監控機制,對重點招商引資項目、規上工業企業、限上商貿企業、外資企業進行重點跟蹤與監測。要堅持以旬保月,以月保年,及時排憂解難,協助企業解決政策、信息、招工等難題,力爭全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家,新增限上企業3家。
二是實施基建項目提升工程,爭當新城建設排頭兵。順應市委、市政府對基礎設施建設管理體制變革形勢,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打造亮點,努力通過基礎設施項目的大建設,帶動整個園區面貌的大改變,推進園區經濟的大發展,為大宜城建設貢獻力量。
高標準推進道路建設。堅持早謀劃、早安排、早落實,著力推進新建、續建8個道路工程,完成道路投資8760萬元。堅持規范程序、嚴格質量、強化進度,確保5個道路工程完工,即獨秀大道的緯六路至元山路段主車道工程完工,晴嵐路的振風大道至鐵路線段主車道工程完工,緯六路西段主車道工程完工,朝陽路三標段工程完工,獨秀大道鐵路橋下穿工程完工。
高效率推進還建安置工程。把還建安置工程當作最大的民生工程,當作教育實踐活動開展的重要內容,科學實施,強力推進,力爭5個還建安置工程全面建設,完成投資3億元。按照“功能配套、檔次提升、形象良好”的要求,完善還建安置小區規劃,把好施工現象安全,抓好安置工程質量,著力推進C-4地塊A區936套公租房廉租房樓棟主體工程完工,B區912套樓棟主體建至6層;C-6地塊棚戶區改造一期工程568套樓棟主體工程建至10層,二期536套樓棟建至6屋;A-15地塊棚戶區560套樓棟主體工程建至6層。
高強度推進園區拓展工作。與安慶供電局等單位密切合作,全面啟動總投資4000萬元的緯六路高壓線走廊下地工程,確保總長2500米的架空線路下地工程竣工。與大橋街道辦事處共同推進,力爭緯六路以北地塊的征遷工作早開展,早征遷,早交地;同時,根據區域化征遷要求,多方面籌措資金,全面打好征遷掃尾攻堅戰,確保相關地塊早征遷、早交地、早建設。
高質量推進城市管理工作。繼續深化文明創建活動,完善道路衛生管理機制,確保衛生管理到邊到角。著眼園區道路延伸,按照同規劃、同實施、同推進的要求,及時抓好文苑路、晴嵐路等新建道路的綠化、亮化工作。及時總結經驗,注重協調配合,抓好還建小區的物業管理,優化居民居住環境。全面開展園區特別是已建小區國有資產調查工作,成立組織,明確專人,制定計劃,開展園區財產的調查、登記等工作,切實做到產權清晰,管理科學,保值增值。
三是實施效能提升工程,爭當環境發展排頭兵。效能體現在要素保障上,體現在工作落實上,體現在園區服務上。特別是今年時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之際,我們更要簡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服務好群眾,服務企業,服務好發展。
強化用地保障。充分利用土地“三項清理”工作成果,結合開發區“騰籠換鳥”工作,盤活消化一批批而未供土地,清理處置一批閑置土地,開發利用一批低效用地,確保近三年累計新增建設用地供地率超過70%;要通過行政、經濟和法律等手段,督促企業主動擴大投資、主動合作發展、主動轉出退讓,及時兌現合同約定,達到畝均稅收標準;同時,通過完善獎懲制度,引導企業利用閑置土地建設標準化工業廠房,確保新建面積達到30萬平方米。著眼項目用地需求,國土等部門要搶抓市政府對土地利用管理政策調整契機,提前制定應對措施,找準結合點,大力度爭取土地利用指標,確保園區用地需求。
強化資金保障。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加快資金回籠,降低資金成本,防范資金風險,做好園區建設的資金保障。加大與稅收部門的協調力度,完成財稅信息溝通機制,確保園區稅收不外流,不漏收,不少收。著眼園區債務化解,超前謀劃,與農業銀行、園元證券、徽商銀行完成續貸和新貸項目申報工作,確保園區建設資金需要。堅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聘請專業人才,協助園區做好企業債券分析、包裝、發行等工作,拓展融資渠道。搶抓新三板擴容機遇,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安慶機床、青園農機等企業在新三板上市;支持新昌小額貸款公司增資擴股,規模進入全國前列。
強化安全保障。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實行安全隱患掛牌督辦,有效預防各類事故發生。強化生態保護。著眼“創模”年度任務,啟用二號污水泵站,暢通園區B區污水通道;提前與市直部門聯系,超前謀劃,積極抓好園區截污工程;加大環保力度,嚴格企業“三污”排放,確保環保約束性指標全面落實。
強化組織保障。著眼干部作風建設,聯系園區發展,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園區黨員干部自覺補精神之“鈣”、除“四風”之害、祛行為之垢、立為民之制,不斷增強宗旨意識、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以優良作風把園區干群緊緊團結起來,共同把園區發展的美好藍圖變成現實。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強化集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注重協調配合,充分發揮黨工委、管委會班子的整體效能。進一步推進“全省非公黨建示范區”創建工作,創新非公黨建管理模式,塑造非公黨建品牌。加強對群團組織建設,積極開展各項活動,充分發揮群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進一步推進廉政文化建設,加強正反警示和廉政提醒教育,切實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大橋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