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殯葬改革,是涉及到千家萬戶、全市幾百萬人的大事,是改變千年傳統習慣的難事,更是從4月1日起就將全面啟動的急事,各地各相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強力推進,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3月24日下午,我市召開部分縣區和市直部門座談會,專題研究推進殯葬改革具體問題。會議號召,全市黨員干部率先垂范,強力穩妥扎實推進,確保殯葬改革取得實效。
連日來,迎江、大觀、宜秀、市開發區紛紛行動,召開動員會、座談會統一思想,痛下決心深化殯葬改革已成共識。各區在前期調查摸底、宣傳發動的基礎上,先后出臺了殯葬改革工作實施方案、辦法等配套措施。一場殯葬改革攻堅克難之戰,已在我市打響。
殯葬改革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已刻不容緩。1997年《安徽省殯葬管理辦法》頒布實施,改革浪潮隨即席卷各地。近年來,我省平均火化率始終保持在80%以上,進入全國殯葬改革工作的先進行列。但我市死亡人口年平均火化率連續多年位列全省倒數第一。2013年全市死亡人口為41000余人,其中不足4000具實行火化,火化率低于10%。違規土葬、濫占耕地、攀比成風、大操大辦等突出問題,與厚養薄葬、文明節儉的新風尚格格不入,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形勢倒逼,已到了必須整治的地步。
由于區位和歷史等原因,宜秀區已成為我市“青山白化”的重災區,興建“活人墓”現象時有發生。損壞了形象,浪費了土地。去年以來,該區強化宣傳營造氛圍,僅發放《綠色殯葬文明祭祀倡議書》就達82000份,積極倡導群眾改變“入土為安”的陋習。在此基礎上,宜秀區下大力氣集中開展了以沿鐵路、公路主干線、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以及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公園、文物保護區、耕地和林地“三沿五區”為重點的可視范圍內墳墓的綜合治理工作。截至3月23日,已完成“三沿五區”可視范圍內墳墓22214棺的摸底登記、造冊工作,其中查獲“活人墓”514棺,已拆除“活人墓”8棺;綠化治理“青山白化”2330.6畝,查處私埋亂葬案件11起,刑事拘留3人,行政拘留15人,阻止亂埋亂葬7起。目前,全區已組建巡邏隊40支,加強巡查值守,嚴防死灰復燃。
殯葬改革,事關民生、民風、民俗,涉及家家戶戶。去年來,我市在學習借鑒外地經驗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改革配套措施,建立利益導向機制,達到殯葬惠民政策引導,全面推進遺體火化的目的。4月1日起,我市對火化遺體實行免費接運、火化,遺體存放殯儀館免費3天、骨灰免費寄存1年。對重點救助對象(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戶、重點優撫對象)死亡后,免費提供300元以內普通骨灰盒、骨灰免費寄存3年以內。
同時,對加強公墓建設,控制經營性墓地面積和墓穴面積,價格監管,以及開展“活人墓”、土葬品市場清理,推進“青山白化”整治,禁止亂埋亂葬和將遺體厝在地面等行為,提出了具體要求。力爭用2至3年時間,采取政府投資和社會投資相結合的方式,將殯儀館轉為非營利性的火化公共福利機構,提升殯儀館的火化保障能力。加大殯葬執法糾查力度,杜絕火化區內的土葬現象。到2014年底實現全市平均火化率達到50%,2015年達到70%,2016年達到80%的目標。用3年時間,實現骨灰入葬公益性墓地達到80%以上;開展“青山白化”整治,基本實現“三沿五區”無墳化,公墓墓地以外無新建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