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衛生是城市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隨著大橋街道“農村變城市、農民變市民”進程的不斷加快,轄區群眾對于優美人居環境的需求與日俱增。建設一個環境優美、衛生整潔,小區靚麗的大橋街道成為人們的共同愿望。今年以來,大橋街道黨委、辦事處高度重視環境衛生整治工作,超前化、常態化、群眾化“三化同步”推進街道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早謀篇、早布局,部署工作超前化。該街道立足于早,超前部署環境衛生整治工作。2月9日全區三干會上,街道黨委書記吳傳斗在表態發言中擲地有聲的說:“堅持因地制宜、彰顯特色,推進美好社區建設,打造一批在全市叫得響的精美小區”。3月1日的全街道2013年度工作暨黨員春訓會上,吳傳斗書記在報告中指出:“我們要把整治城鄉環境與整個城鄉發展結合起來,以整治帶規劃、帶建設、帶管理、帶保護,帶出文明新風尚,帶出發展新天地,帶出城鄉新面貌。”主要負責同志的表態,為全街道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工作總基調。
抓落實、促推進,整治工作常態化。正如市委書記虞愛華所說,抓好環境整治,不是高科技含量的工作,不需要創新,也不需要碰硬,只要抓好落實就行。因此,該街道全力以赴抓落實,促推進,建立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常態化機制,確保整治成果得以保持,文明風尚得以養成。3月1日,街道與各村(社區)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落實分解工作責任,定期巡查督促。4月22日,該街道召開高規格的背街小巷治理暨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會,邀請區文明辦、環衛處負責同志到會指導,會上通報了衛生督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求各村(社區)列出時間表和整改措施,限期解決。切實保證整治工作有落實、有推進、有督查、有成果。
創形式、廣參與,推進工作群眾化。環境衛生整治是一項需要常態化管理更需要廣大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該街道充分認識到宣傳教育工作對于推進整治、養成文明新風中的重要作用,廣泛發動全街道群眾、青年志愿者、熱心人士參與,真正做到整治工作廣泛化、創新化、群眾化,進一步鞏固整治成果。如芭茅巷社區推薦有熱心和責任心的社區居民代表、黨員骨干擔任義務衛生監督員,全天對南、北苑小區環境衛生進行監督,同時實行網格化管理,保潔區域定崗定位,完善保潔制度。圣埠社區充分調動黨員、志愿者服務中心工作的積極性,組織黨員、青年志愿者參與到背街小巷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紅光社區定期召開兩委成員、沿街群眾代表參加的環境整治調度會,積極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環境整治。全街道上下聯動,群策群力,掀起了一場建設美好家園、靚麗小區、文明城市運動的新高潮。(張軍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