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山鎮切實加強大學生村官隊伍的建設
日期:2013-03-27 14:10:55 來源:宜秀網 點擊:
2009年以來,大龍山鎮分四批共接受了七名高校畢業生到社區任職。近年來,鎮政府以大學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動為目標,始終堅持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培養方法,努力為“村官”搭建學習鍛煉平臺,著力健全培養管理機制,大力完善配套保障措施,不斷拓寬出口渠道,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養機制,保證了大學生村官合理有序流動。
一、搭建學習鍛煉平臺,幫助大學生村官快速融入基層。針對大學生村官有知識、有文化、有熱情,但基層工作經驗缺乏,面對艱苦條件和復雜環境思想容易波動的實際,鎮黨委積極搭建學習、鍛煉、溝通的平臺,著力推動大學生村官了解基層、適應基層、融入基層。 一是建立學習培訓平臺。大學生村官到任后,鎮黨委結合本地實際和大學生特點,開展集中理論培訓和分散實踐鍛煉相結合,幫助大學生村官深入了解農村、盡快融入農村,先從一些室內軟工作干起,再逐漸參加一些征地拆遷工作。使他們逐步深入,越干越有信心。二是搭建成長鍛煉平臺。堅持以基地鍛煉、上掛鍛煉及與其他村干部一起分片、包組等方式,精心安排大學生村官多崗位練兵。2013該鎮還將大學生村官聘任為社區黨總(支部)副書記加以鍛煉。三是搭建交流溝通平臺。及時建立大龍山鎮大學生村官團支部、大學生村官QQ群,著力強化大學生村官信息隊伍,成功搭建起村官交流心得、溝通思想、答疑解惑、相互學習的平臺。
二、健全培養管理機制,著力增強大學生村官工作能力。堅持培養與管理相結合原則,將大學生村官當做優秀人才來服務,著力加強培養、管理和考核,努力創造大學生村官健康成才的良好環境。一是健全培養機制。建立健全“2+1”導師幫扶培養機制,即鎮駐社區點長和社區黨支部書記或居委會主任2人作為專門培養人,結對幫扶1名大學生村官。以點長為“思想導師”、社區黨支部書記或居委會主任為“實踐導師”,幫助大學生村官盡快掌握農村工作要領和工作方法。同時,積極拓展培養方式,完善培養內容,有意識地將一些急、難、險、重任務或專項工作交派給他們,讓他們在艱苦復雜的環境中得到鍛煉,不斷提高“村官”個人綜合素質,增長基層實踐工作經驗。二是創新日常管理機制。堅持和完善日常管理機制,嚴格工作日志、請銷假、工作例會、工作報告、目標管理、考核評價等工作制度,讓大學生村官有事可干、有章可循、有責可究,切實增強“村官”紀律意識、責任意識。三是完善督查考核機制。堅持組織考核和群眾評議相結合、平時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結合,嚴格考核程序,注重將“村官”個人品行、處理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及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等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同時,嚴格考核結果的運用,將考核結果作為評先評優、發展黨員、提拔使用
三、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切實解決大學生村官后顧之憂 ,牢固樹立大學生村官為后備干部管理理念,努力保障經濟待遇,注重政治激勵,優先發展為黨員,著力推動大學生村官扎根基層,奉獻農村,變“飛鴿牌”為“永久牌”。按照“利于工作、便于管理、保證安全”的原則,根據基層實際和村官意愿,妥善安置辦公地點,配好配齊日常生活必需品和辦公用品,幫助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具體困難,使他們心存歸屬感,愉快投入工作。其中偏遠永安社區特意為大學生村官的出行提供了電瓶車作為日常交通工具。
四、拓展出口渠道,促進大學生村官有序流動 牢固樹立有序流動、多元發展理念,努力完善村官繼續留任村干部、考錄選調生、公務員、自主創業、另行擇業和繼續學習深造等6條流動渠道,積極破解后續流動難題。 一是鼓勵留村任職。對聘用期滿、考核合格、愿意繼續為農村服務的大學生村官,鼓勵續簽聘任合同,享受相關政策待遇。2009年選聘到村任職、2年期滿的3名村官中,1名選擇繼續留村任職。二是促進有序流動。建立健全信息發布平臺,確保在公務員考試、企事業單位選聘中,及時向村官提供準確信息。2009年以來,該鎮共有1名村官考入公務員隊伍,1人考取選調生。同時,鎮黨委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積極支持和鼓勵大學生村官自主創業、自主擇業和繼續學習深造,形成了有序流動的良好局面。
(汪峰華 韓敏 丁厚祥)
上一篇:大龍山鎮加強機關效能建設
下一篇:拆除違章建筑 建設美好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