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橋鎮為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建黨9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加快提速優化產業發展,按照圍繞楊橋鎮總體規劃,牢牢抓住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和災后重建的契機,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抓手,加速擴張經濟總量,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努力實現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優化產業持續發展。優化產業提質增效。堅持工業強鎮戰略,重點圍繞建筑、建材等支柱產業,著力推進協作配套,逐步形成以產業鏈為紐帶、龍頭企業為主導、中小企業為基礎的產業體系。強化組織引導和政策扶持,加大對財政貢獻率高的企業的獎勵,引導資金向工業領域流動。加大對新興產業的開拓力度,支持企業向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增值效益高的方向持續發展。緊密結合我鎮發展實際,對“十二五”規劃的重點項目進行分類,落實科干聯系制度,及時跟蹤項目進展,抓好項目建設的管理、服務、督查和協調工作。積極儲備一批牽動性強的龍頭項目。圍繞龍山鳳水文化旅游產業園及新農村建設項目,做好征地和房屋拆遷等服務工作。加快招商人才引進,著力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努力實現招商引資的新突破。
推動城鎮亮麗楊橋。“十二五”期間,全鎮要以龍山鳳水文化旅游產業園建設為契機,以集鎮改造為重點,以206國道S228線沿路村莊整治為主攻方向,以新農村建設上臺階為目標,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廣開渠道、多方融資,突出特色、加快建設,改善城鎮基礎設施條件,要嚴格按楊橋鎮總體規劃大局,加大集鎮交通、垃圾處理、污水處理、桿管線地埋等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實施綠化、亮化工程,創建宜居環境城鎮,力爭“十二五”期末,城市化率達到50%以上。加快產業協調發展,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穩固,非農產業比重進一步提高,產業結構趨于合理。工業主導產業整體實力持續增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就業人員占全體就業比重都較大幅度提高,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充分利用龍山鳳水文化旅游產業園建設前期房屋普查的成果,嚴格項目建設用地和村民建房用地審批制度,充分把握現有用地潛力,開發土地后備資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飲用水水源、水質明顯改善,居民都能用上衛生水、安全水、達標水。堅決遏制“青山白化”蔓延、惡化現象,逐步關閉以犧牲資源為代價的中小型礦山企業,實現人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
加快步伐全面提升。震后恢復重建安置工作是當前鎮黨委、政府的頭等重要工作,我們要把災后重建安置工作當做楊橋加快發展的新起點,將地震災后重建工作和龍山鳳水文化旅游產業園楊橋項目區建設、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做好集中安置點規劃,加大村莊整合力度,形成以“余灣、余墩”、“宣店、楊橋”兩個安置小區為中心的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努力把楊橋建成生態環保、交通便捷、商業繁榮、服務一流、人氣旺盛、功能配套、獨具特色的生態文明城鎮。一是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以花山村、螺山村為紐帶,發展城需型農業、生態種植業;發揮破罡湖水產養殖公司的示范和龍頭作用,帶動水產養殖再上一個新臺階,再增一個新亮點;二是完善鎮村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環境整治活動,改善集鎮衛生環境。加大農村土地流轉步伐,充分發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站點作用,規范土地流轉秩序。健全科普教育宣傳陣地和機制,努力提高全民科技素質;三是進一步完善醫療、養老保障體系;加強城鎮低保動態管理,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積極實施“創業促就業”工程,促進城鎮居民、被征地農民就業以及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不折不扣完成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任務,突出流動人口治理,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治理,切實穩定低生育水平;四是增強文化體育建設,重點抓好農家書屋、鎮綜合文化站以及農民健身工程的維護和發展;五是著力改善醫療衛生條件;六是深入開展“平安楊橋”建設,健全綜合防控體系,全面提升平安創建工作整體水平。加大安全生產監管力度,強化隱患排查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