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務公開是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強大動力。近年來,宜秀區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創新村務公開管理和實施辦法,切實維護了基層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激發了農村廣大干群參與村級管理的熱情,提升了村“兩委”決策的科學化水平,有力的推進了農村民主化進程。
一是定期與隨時相結合。除了每季度首月15日定期公開村務外,遇到重大、緊急事件,隨時公開。楊橋鎮在去年的抗震救災工作中,要求各村(社區)及時公布抗震救災情況,特別是對各種救災物資和款項的發放,要求第一時間在村(社區)公開欄予以公開,讓群眾了解救災物資的去向。
二是固定與靈活相結合。隨著村級活動場所的升級擴建,全區新建固定村務公開欄75塊,目前每個村(社區)至少擁有一塊。同時,每個村(社區)還制作了若干塊流動公開欄,用于迅速向群眾傳遞信息。今年村(居)民委員會換屆期間,除了在村部固定公開欄及時公開換屆信息外,57個村(社區)還在人群聚居區、農村集貿市場等地派出流動公開欄200多塊次,通過公開欄了解換屆信息的群眾達10多萬人次。區鄉兩級積極搭建公開平臺,促進公開形式多樣。各村(社區)借助宜秀周刊、宜秀組織、宜秀先鋒網等區級報紙、報刊和網絡等手段把村(居)公開到戶到人。五橫鄉曰公社區把群眾關心的社區財務收支情況定期上網公布,群眾一點擊就可直觀了解社區財務收支情況。
三是一般與重點相結合。一般的常規性公開內容包括村(社區)的年度工作計劃、各村(居)民組落實計劃生育政策的情況、各項民生工程實施情況等,保證基層群眾充分了解村(社區)發展概況和國家各項支農政策。除此之外,對群眾最關心的村級財務收支情況要求各村(社區)要定期向群眾公開。隨著近郊農村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征地拆遷涉及群眾切身利益,要求各村(社區)對失地農民保障、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辦理和農村集體土地、項目承包和經營情況等內容也要定期在公開欄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四是督查與檢查相結合。以陽光村務工程和村“兩委”換屆為契機,全區57各社區都選舉產生了由群眾代表和威信較高的黨員組成的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明確規定,村(社區)重大事項公開之前,必須提交村(居)務監督委員會集體研究決定,并由監督委員會主任簽字同意后方可予以公開。區委組織部在每年的“三級聯創”考核檢查工作中,將村務公開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檢查內容,并作為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對公開不及時,內容不符合,程序不規范的,將追究鄉村兩級黨組織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在2010年“七一”表彰工作中,對10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村授予了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呂兆春、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