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奉獻中閃光
——記安徽省優秀鄉鎮衛生院院長程木生
自從出任安慶市宜秀區楊橋中心衛生院院長的那天起,程木生便于內心中的這個家結下了難解之緣。為了這個家,他辛勤地耕耘著,無私地奉獻著,付出了自己的全部,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樂章。
在衛生戰線上奮斗了30多個春秋,創造了一流工作業績,得到上級組織和基層干群廣泛認可的程木生,2006年在宜秀區公開招聘鄉鎮衛生院院長中脫穎而出,以筆試、面試總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聘任為楊橋中心衛生院院長。2010年10月,程木生獲得省衛生廳授予的“安徽省優秀鄉鎮衛生院院長”榮譽稱號。
2006年9月,程木生走馬上任后,面臨的情況比想象中的更糟。衛生院管理混亂、人心渙散、業務下滑、醫療設備簡陋、辦公條件極差。面對這樣一個“爛攤子”,程木生暗下決心,再大的困難,也要迎難而上,不負組織的信任和重托。他集中時間和精力,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通過召開職工座談會、個別談心、走訪患者和群眾的方式,全面了解和找準衛生院的癥結,并著力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程木生下大氣力整治醫德醫風,建立完善各項廉潔行醫、文明服務規章制度,規定上下班時間,嚴肅工作紀律;加強人才培養,強化“三基三嚴”訓練,選送醫護骨干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拉開工資分配檔次,建立起重績效、重貢獻、向關鍵崗位和優秀人才傾斜的激勵分配機制,有效激發起衛生院的內在動力。為了加強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程木生跑鎮赴區,全力爭取政府財政和國債項目支持,卻沒少吃閉門羹。但他的真情與執著,打動了一個個有關領導。5年來,他積極爭取到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個和政府套配援助資金110余萬元,按照美化、綠化、亮化、凈化的標準,把一個臟亂差的衛生院建設成了一個花園式衛生院,同時添置了血細胞分析儀等七八臺先進的醫療設備。衛生院的服務環境和服務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程木生積極尋求與上級醫院合作。2007年6月,楊橋中心衛生院成為安慶市第一人民醫院協作醫院,實行雙向轉診,資源共享,實現雙贏。他認真落實各項便民、利民、惠民政策和措施,推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和零差率銷售,開設愛心病房,讓楊橋鎮群眾不出鎮就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在程木生和全院職工的不懈努力下,衛生院各項工作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勃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向管理要質量、要效益,是程木生推動各項工作上水平的重要手段。他親自主持制定了醫、護、技人員崗位職責和各項工作、質控管理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有效建立起衛生院工作長期有規劃、年度有計劃、年中有檢查、年度有考核一套完整的工作機制,嚴格實行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堅決做到賞罰分明,獎懲兌現。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促使衛生院各項工作走在全區衛生系統前列,衛生院的發展年年邁上新臺階。5年來,衛生院的門診量增加了3倍,業務收入翻了6番,職工的工資福利待遇也大幅提升。
程木生始終把職工裝在心里。他在全區衛生系統率先為全院聘用職工辦理了養老、醫療等五種保險,解決了聘用職工后顧之憂。他關心職工家庭,對有就業需求的職工家屬子女,總是想方設法幫助解決。每當職工家庭遇到困難時,也都是樂于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多年來,得到他熱心幫助并解決難題的職工不下10人。他關心職工成長,鼓勵職工自學成才,崗位成才,對犯過錯誤的職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疏導,以包容之心予以關愛。程木生還記掛著退休職工,逢年過節都要親自上門走訪和慰問。“程院長真好”,如今已成了楊橋中心衛生院職工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愛事業,勝過愛自己;愛單位,勝過愛家庭,這是程木生一生最大、也是唯一的愛好。同事和熟悉他的人,都說他是一個工作狂。程木生家住城鄉結合部,楊橋中心衛生院地處遠郊,兩地相距30公里。他每天上、下班都要騎一段路程的電動車和乘坐公交車,途中用去的時間不下一小時。每天早上都是6:30準時離開家門,中午都是自己掏錢買一碗面條或盒飯填飽肚子,晚上都是近7點鐘才回到家中,無論嚴冬酷暑,都是雷打不動。除外出辦公事外,他堅持上班第一個到單位,下班最后一個離開。家務事全部壓在妻子那瘦弱的肩頭。為此,妻子沒少埋怨他,但目睹他日漸消瘦,倦怠的面孔,妻子怨氣頓消,轉而心疼他、理解他、支持他。程木生的工作熱情和干勁也更足了。
辛勤的耕耘,無私的奉獻,換來了豐厚的回報。楊橋中心衛生院的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一舉跨入全區、乃至全市、全省衛生系統先進行列。該院在2006至2010年度宜秀區衛生工作目標任務管理考核中連續5年奪得優秀等次,2006至2009年度被評為區級文明單位,2008年度榮獲安徽省示范標準化鄉鎮衛生院稱號。程木生個人也獲得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鄉鎮衛生院院長等區級及以上榮譽稱號達十余項次,在單位年度考核中連續五年獲得優秀等次。他的先進事跡在市、區新聞媒體進行了宣傳報道,在宜秀區基層干群中廣為傳頌。
江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