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五橫,天高氣爽,金菊飄香。11月16日,宜秀區委副書記葉林霞輕車簡從來到五橫鄉,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訪民情、聽民聲、問民計,重點圍繞龍山鳳水文化旅游產業園五橫鄉項目區規劃建設這一主題開展大走訪活動。區委辦相關負責同志和五橫鄉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陪同走訪。
五橫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兩鄧”故居、源浦寺等一批難得的文化、旅游資源,素有“四靈山水”、“文化之鄉”、“書畫之鄉”的美稱。
帶著走訪主題,葉林霞首先來到位于該鄉五橫社區的源浦寺,走訪了該寺住持釋心廣,就源浦寺的發展建設以及五橫鄉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與釋心廣主持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在聽了釋心廣對寺院遠期規劃和近期建設情況的介紹后,葉林霞說,源浦寺歷史悠久,是我市比較有影響力的佛教活動場所之一,也是五橫鄉難得的旅游資源,把源浦寺禪宗文化開發、建設、利用好,對于豐富五橫旅游資源,提高五橫知名度,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她同時強調,源浦寺作為旅游景點,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逐步完善旅游服務功能,做到綜合性發展,吸引更多的游客,鄉村兩級在規劃建設中要給予大力支持,創造良好的建設環境,合力把源浦寺打造成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寺廟。
作為“文化之鄉”,五橫書畫藝術盛行,歷代人才輩出,鄧石如是書法藝術上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譽為“千年來之集大成者”。在這種濃厚氛圍的熏陶下,五橫鄉農民書畫、書法藝術得到了傳承與發展,涌現了大批農民書畫藝術愛好者。葉林霞也一直在思考著如何把這極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發揮和利用好,帶著思考,她與鄉村干部一道先后來到農民書畫藝術愛好者楊普選、鄧敦華、楊善禹的家中,饒有興趣欣賞他們的書畫作品,與他們促膝談心,共話五橫文化發展。他們對書畫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和取得的藝術成就讓她感嘆不已!今年60多歲的楊善禹高興地對葉書記說:“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建設文化強國目標,這對我們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我的字畫也開始在網上銷售了”。聽了這一番話,葉林霞連聲稱贊,她說:“楊老說得好,做得也不錯,能與時俱進,值得我們學習!”她同時指出,我們各級要共同努力,積極探索,做大做亮“農民書畫”這個品牌,努力走出一條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子。
顧不上休息,葉林霞又來到“兩鄧”故居所在地——白林村鄧家大屋,走進村民鄧楊元、楊善中、楊善北的家中,與他們拉起家常,仔細詢問他們的生活和家庭情況,得知大家都家庭幸福,子女事業有成,葉林霞動情地說:“白林人杰地靈,出了鄧石如、鄧稼先這兩個名人,確實讓我們感到自豪和驕傲!作為家鄉人,我們有責任去保護和開發利用好故居這一珍貴文物資源!”她又對身邊鄉村干部語重心長的說:“故居要在保護的基礎上開發和利用好,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立足自身,充分依靠群眾、發動好群眾,扎實開展新農村建設,搞好村莊整治,以嶄新的面貌,來推動故居的開發利用。”
農村困難群眾的生活也時刻牽動著她的心,在困難戶楊天久、楊善平的家中,葉林霞和他們噓寒問暖,仔細了解兩家的家庭情況和致貧原因。當看到楊天久精神殘疾的妻子和女兒時,葉林霞關切詢問鄉村給予了哪些幫助,聽到村里幫他家蓋了房子,力所能及地在幫助他們時,她感到十分欣慰,一再叮囑鄉村干部要一如既往關心困難群眾的生活,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臨行前葉林霞為兩家送上了慰問金。
中午一點多,簡單吃過午飯后,她又馬不停蹄來到新農村建設示范點——楊亭村奮沖和張沖村民組。一下車,看到整潔優美的環境、通到每家每戶門口的水泥路、現代化的太陽能路燈,葉林霞為這里的變化而感嘆!她一邊沿著組里的“戶戶通”水泥路察看村容村貌,一邊仔細詢問村民的生活習慣和村莊整治面臨的實際問題,探討解決方法。村民組組長、新農村建設理事會理事長汪秀忠告訴她“現在組里的大事都是理事會在征求群眾意見后牽頭實施,效果很不錯!”聽著汪老的話,葉林霞連聲說:“好!這種做法很好,值得借鑒和推廣!也希望你們進一步發揮好理事會的作用,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沿著平坦的水泥路,葉林霞乘興來到當地村民楊吉彬創辦的龍鱗生態博覽園,向他認真了解企業發展現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及下一步發展思路,并就如何進一步注重規劃引領、突出生態特色、強化經營管理等方面內容進行了交流,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也要求五橫鄉黨委、政府要進一步發揮信息、人才等優勢,為企業做好服務,幫助企業做大做強。隨后,葉林霞與一道走訪的鄉村干部進行了座談,聽取了五橫鄉主要負責同志的工作匯報,希望五橫鄉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真心實意地了解民意、傾聽民情,問計于民,要在科學的規劃中加速發展,在統籌安排中加速推進,在服務群眾中發動群眾,在創新發展中提升能力。
轉眼已是傍晚,不知不覺中已走訪了近20戶,一層薄霧從田野四周升起,遠處炊煙裊裊,但她絲毫沒感到疲倦,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還在不停地和鄉村干部交流著生態文化旅游發展、新農村建設、創新社會管理等問題。(朱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