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秀區(qū)白澤湖鄉(xiāng)二百多名離退休職工群體中,活躍著一支以“老干部、老戰(zhàn)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組成的“五老”骨干為代表的關心下一代工作者。這些保持著革命青春的老同志,在該鄉(xiāng)關工委的有序組織下,多年來一直熱心從事關心下一代這一崇高的事業(yè),譜寫了一曲共同托起明天太陽的和諧樂章。自2009年以來,該鄉(xiāng)關工委和下屬各基層關工小組全部榮獲“宜秀區(qū)五好關工組織”稱號,關工委主任陳啟長榮獲“安徽省關工先進工作者”稱號,2名教師和5名五老人員榮獲市級關工先進工作者。
在白澤湖鄉(xiāng),關工工作不但領導重視,許多離退休老同志也盡心盡力地無償從事著關工工作。他們早已把參加老年志愿者隊伍,當作一種樂趣。他們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中不斷升華自我,成為青少年的引路人和良師益友。2011年是建黨90周年,各地都開展唱紅歌、講黨史等慶祝活動。為培養(yǎng)孩子們從小聽黨話、跟黨走、做黨優(yōu)秀接班人的思想意識。2011年6月份,鄉(xiāng)關工委主任陳啟長親自撰稿深入各中小學為同學們講黨史?斓椒攀罴贂r,為了防止小學生發(fā)生溺水事件,陳啟長主任帶領一些老同志親臨每所校園講安全防范知識,現(xiàn)身說法,用事故案例,幫助孩子們樹立安全自護意識。并將各村的五老工作人員組建成防溺水安全監(jiān)督組,佩戴“安全督察”袖章,在各個危險水域巡檢,進行安全督導。
今年已69歲的原鄉(xiāng)政協(xié)主席、關工委原常務副主任張愛才,2004年退休后的8年里,先后講課累計20余次,聽眾5千余人。今年67歲的原白澤湖鄉(xiāng)黨委委員開芳,用真情關愛下一代,12年來先后資助5名貧困學生完成了學業(yè)。歷數(shù)白澤湖鄉(xiāng)關工委這些年所取得的成績,就不能不提到不計報酬,為關心下一代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的關工委主任陳啟長。2000年,他從原郊區(qū)長風鄉(xiāng)調到白澤湖以后,先后任副鄉(xiāng)長、常務副鄉(xiāng)長、政協(xié)工委主任和關工委主任,是一直被同事們和當?shù)乩习傩兆u為知識型、開拓型領導干部。宜秀區(qū)從2008年起開展創(chuàng)建五好關工組織活動,為讓該鄉(xiāng)境內各村(社區(qū))、中小學全部建立關工組織,這一年盛夏時節(jié),平均65歲以上的幾位常務工作人員乘公交車和步行去單位調研,他們三次、四次跑一個單位,天天都跑得汗水濕透了衣衫。許多單位的領導被這些老同志的精神所感動,抽出時間與他們一起座談,聽取他們的意見。截止2009年,該鄉(xiāng)建立基層關工組織23個,其中成員167人,“五老”人數(shù)達76人,在實際操作中建立了黨、政、團、婦和學校“五老”齊抓共管的“大關工、大服務”格局,形成了“黨委抓黨,行政抓長,團婦抓網,學校抓崗”的工作網絡。
陳啟長常說:關心下一代工作,就要在“關心”兩字上做文章。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為了確保全鄉(xiāng)義務教育階段的特困孩子能夠上學讀書,生活得好些,每學期他都倡導帶頭向這些特困生捐款捐物。2006年春,在檢查開學工作時,發(fā)現(xiàn)在月形小學就讀的吳恒同學沒拿到新書,學校反映該生沒有錢繳書雜費,陳啟長便立即為吳恒同學交了學費,并表示每學期還會再來看望該生。在捐資助學過程中,陳啟長覺得為貧困家庭孩子捐款捐物并不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為此,他建議鄉(xiāng)中心學校起草“給全鄉(xiāng)教職工的一封信”,動員教師與特困生、留守學生“結對”。該鄉(xiāng)光明小學王付梅老師同留守女童金甜甜結成母子對子后,王老師說服了家人,干脆把這個孩子接到家中,當成自己的孩子進行教育和撫養(yǎng)。如今,全鄉(xiāng)16名失去母愛的孩子、157名留守學生,一個個都有了自己的“母親”和“代理家長”,并快樂地分享著母愛的溫馨。面對這些孩子,陳主任常瞇著眼睛笑著說:“孩子們終于有溫暖的家了,我的心也就踏實多了。”2007年寒冬臘月,陳啟長在年終獎中一次性拿出2000元捐給鄉(xiāng)中心學校5名貧困家庭學生,師生們深受感染和教育。五年來,他先后捐款5900元,爭取各種社會捐款近10萬元扶貧助學,幫助36個貧困家庭的孩子重返校園。曾經接受過他捐助的一位大學生寫來了一封感謝信:“我就要畢業(yè)了……無論走到那里,我都不會忘記我的陳爺爺。”對此,陳啟長深有體會地說,我能實實在在地為青少年做點事,就是對他們的最好關心。(供稿:方華陳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