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天堂里的農民護鳥隊
(12月12日安徽日報C3版)本報記者胡勁松本報通訊員陳秀根
12月6日,循著由遠而近的鳥鳴聲,記者走進安慶市菜子湖濕地。
菜子湖橫跨安慶市宜秀區、樅陽縣、桐城市三地,濕地面積為16667公頃,有鳥類73種。其中水鳥60種,水鳥種數約占全國總種數的34%。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之間,遷徙至此棲息的候鳥最高峰時達五萬只左右,其中有天鵝、白鶴、白琵鷺、大雁和扁嘴鴨等等,僅珍稀鳥類就達40多種。
菜子湖濕地生態保護協會負責人、63歲的農民王三益正在沿湖巡視。記者放眼望去,近處,白鶴不時落在埋頭吃草的牛背上;遠處,黑壓壓的雁陣,一群群白鶴、白琵鷺在翩翩起舞……這些從萬里之遙的西伯利亞來到這里過冬的客人,從10年前的不成規模,逐步增加到現在的5萬多只。它們自在悠閑,儼然成為這里的主人。菜子湖濕地已成為候鳥天堂。
保護候鳥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但是如果連這方水土都保護不了,我們以后拿什么交給子孫后代?保護候鳥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王三益告訴記者,2004年開始,菜子湖濕地生物物種資源一度遭到嚴重破壞:漁民下湖瘋狂打草養蟹、成群耕牛破壞濕地珍稀植物、獵手肆無忌憚捕殺野鳥。一些王三益從小熟悉的鳥和魚類開始變得罕見。 “一只鳥能賣到四五百元。一到冬天,就有人以此作為發財途徑,有的人一天能抓上百只鳥。一段時間里,湖面上找不到像樣的鳥群了! ”作為黨員和村干部的王三益,開始了保護濕地的行動。
經有關部門批準,他牽頭成立了華東地區首個濕地生態旅游協會——菜子湖濕地生態保護協會,組織了一支約10位農民志愿者參加的護鳥隊。作為負責人,王三益每天清晨和傍晚都要騎著摩托車沿湖岸各地巡邏,從不間斷。一旦發現有鳥類受傷或偷獵行為,志愿者們隨時出動。
今年11月的一天深夜12點多,王三益接到電話,一群操外地口音的人帶著捕鳥工具,正向湖區某地集中。王三益立即騎上摩托車,十多分鐘趕到現場,嚇跑了盜獵者,讓候鳥免遭毒手。
去年一天夜晚,志愿者發現兩名偷獵者,混亂中一名脫逃。然而,第二天,這位偷獵居民竟主動找到協會承認錯誤并要求成為志愿者。原來,當天晚上,該偷獵者在接受公安機關處罰教育后,王三益找到了他,徹夜做起他的思想工作,并幫他尋找合法的致富辦法。該居民深受感動,表示痛改前非。
為了讓更多村民懂得保護候鳥的意義,協會牽頭編寫了保護鳥類的黃梅小戲,宣傳愛鳥、保護濕地的知識,讓村民知道保護鳥類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協會還組織國內外專家和志愿者實地參觀,當地學校也把保護濕地和候鳥作為鄉土教材,從而帶動了周邊居民自覺護鳥。 2010年的冬天,一位居民發現一只受傷的大雁后,立即報告協會,并給大雁找來食物和水。
在協會的一間房子里,記者看到堆著一堆小麥。 “有3000多斤,準備下雪候鳥沒食物的時候,撒到湖面上的。 ”王三益說。
“協會成立以來,老王自費投入了五六萬元。光今年買麥子就花了3000多元,建設瞭望臺花了1500元。還有各種宣傳、活動經費。老王從未向組織上提過要求。 ”社區黨總支書記江龍云說。
我們是一群人在戰斗
下午1點半,王三益騎著摩托車來到位于湖區深處的一處漁場,向義務護鳥隊的隊員錢利文了解情況。錢利文工作的漁場地處湖區核心位置,也是候鳥集中棲息地的入口處。協會在這里架設了觀鳥臺,用于觀察鳥類活動,瞭望是否有外人闖入干擾鳥群棲息。
菜子湖中心的燕窩島四面環水。過去,島上居民平時捕魚,冬季捕鳥。為了保護濕地,給候鳥最大限度地還原一個純天然的生存環境,近年來,當地政府實施了安置工程,將島上居民安置到陸地上,并給予漁民和養牛村民補助,以控制放牧和漁船等活動對濕地和鳥類的干擾。
居民劉之才曾是當地聞名的獵手。記者來到劉之才家門前時,發現他正在投放鳥食。
“老王和協會的教育,還有政府實施的安置工程,讓我從一名獵鳥人變為護鳥志愿者。現在,雖然我在鎮上有了房子,但我和老伴一直住在這里。不為別的,就是要好好保護好這些人類的朋友。 ”劉之才說。
前不久,有人在湖里放毒藥,造成600只鴨子死亡。劉之才發現后,立刻向公安機關報告,并及時采取措施,清除毒藥,防止了一起重大偷獵國家珍稀候鳥事件的發生。
劉之才說,如今他最高興的是清早推開大門,看到鳥兒們跳躍爭食的場景,最難受的是看到候鳥受傷。為了給候鳥療傷,他學會了簡單的包扎手術,平時上街總是買一些消炎藥回家以備應急。
“燕窩島蘊藏著大量的礦產資源,為了保護濕地,我們每年寧可舍棄上百萬元的收入,也要保護濕地生態資源和環境。 2009年,有不法分子在島上偷偷非法開采礦石達百余噸,被群眾舉報后,公安部門進行了阻止。 ”江龍云說。
“過去是王老一個人,現在有了協會,我們是一群人在戰斗。 ”50多歲的志愿者、老共產黨員江家月自豪地說。目前,協會會員已達100人,由當地漁民、農民、個體戶、專家等志愿者組成。
讓候鳥天堂更美麗
“其實,鳥兒是有靈性的。你對它好,它們就會和你做朋友。去年姥山鄉環湖路施工的時候,成群的大雁就蹲在幾米開外的灘涂上。工人們一邊施工,一邊看著大雁在他們身邊漫步,人與鳥兒和諧相處。這樣的場面我是第一次看到,很震撼,感覺努力沒有白費。我想,這絕對不是最后一次,這樣的場景會越來越多。 ”王三益說。
這幾年,隨著當地居民護鳥意識的增強和養牛戶、漁民的減少,到菜子湖過冬的候鳥一年比一年多,一萬只、二萬只、三萬只……今冬以來有五萬多只候鳥停歇在菜子湖濕地草原上越冬,其中大雁、白天鵝、東方白鸛、白琵鷺、扁嘴鴨等珍稀鳥類達40多種。
“按現在的勢頭發展下去,菜子湖將與鄱陽湖一樣,成為長江中下游地區最大的候鳥過冬地之一。 ”王三益說,“明年,我們協會還將發動、組織群眾開展以觀鳥為核心的農家樂旅游項目,讓更多群眾從護鳥中獲益,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
現在,國家和省市主管部門以及國內外專家都開始關注支持菜子湖濕地保護。菜子湖國家濕地公園規劃已編制完成,正在申報過程中。宜秀區政府已啟動菜子湖生態環境保護試點項目,通過促進湖泊植被恢復,優化植被結構,以改善水鳥棲息環境,讓菜子湖濕地吸引更多的候鳥前來。
“然而,每年還是有偷獵的事情發生,主要是沿湖周邊的外地居民所為。今后,我們協會打算到樅陽、懷寧、桐城等周邊地區進行宣傳,讓更多的人愛鳥護鳥。 ”王三益說,“鳥兒和人一樣,很聰明。前年,一只長頸鷺被鐵夾夾住了腳,我們發現時已經死亡。我發現,在鳥兒出事的地方,很長時間都沒有一只鳥落地。 ”
記者了解到,目前,菜子湖濕地還存在圍壩攔網養殖的問題。圍壩攔網是濕地保護的最大障礙,不利于大量候鳥棲息。希望政府進一步解決好漁民的利益問題,撤除攔網。同時,對菜子湖濕地保護與利用,相關部門要聯動合作,制定措施,并采取必要的激勵機制,吸引更多群眾投入到濕地保護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