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政府正不動聲色地與東南亞地區的穆斯林進行接觸,試圖消除他們對美國動機的固有懷疑。美國文化斗士揮舞著“美國制造”的技術武器,嘗試用“巧實力”對付伊斯蘭恐怖主義。
![]() |
資料圖片:2010年11月10日,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美國總統奧巴馬(中)在一位阿訇的陪同下參觀一座清真寺。
美國重返“巧實力”博弈
就在美國無可奈何地被拖入不斷升級的利比亞內戰以及美國軍人繼續在阿富汗殺人和被殺之際,奧巴馬政府正不動聲色而且考慮周到地與世界上另一個地區的穆斯林進行接觸,試圖消除他們對美國動機的固有懷疑。
在擁有2.05億穆斯林人口的印度尼西亞(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伊斯蘭國家),美國政府最近在一座高檔商廈中開設了一個高科技文化中心,主要針對該國龐大的青少年人口。在此之前,和平隊志愿者曾于去年夏天重返印度尼西亞,這是45年來的首次。
而另一隊和平隊志愿者剛剛開始在夏威夷的訓練,并準備前往印尼的鄰國馬來西亞提供服務。在馬來西亞人口中,穆斯林占多數,約為1700萬人。和平隊上次在馬來西亞活動還是30年前。
在這數十年間,這兩個國家——以及美國——都經歷了滄桑巨變。正如過去數月中突尼斯人、埃及人和其他中東國家的穆斯林發動起義推翻他們的獨裁統治者一樣,數以百萬計的印度尼西亞人于1998年走上街頭,推翻了蘇哈托總統的腐敗政權。印尼從獨裁制度向運轉良好的世俗民主制度的徹底轉變不同尋常。另一方面,馬來西亞從殖民統治結束后的世俗主義滑向伊斯蘭神權政治——令富裕的少數族裔華裔和印度裔以及較為溫和的穆斯林感到驚恐。
與此同時,曾讓蘇聯陷入經濟窘境并最終解體的美國而今念念不忘的,已不再是打敗共產黨人,而是戰勝伊斯蘭主義者。在東南亞,我們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發起的最新一輪戰爭不出所料地起到了疏遠該地區穆斯林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他們認為,在巴勒斯坦人連續不斷的斗爭中,美國始終如一地偏袒以色列。在印度尼西亞,這一認識的高潮是對美國人展開的一系列致命襲擊;在馬來西亞,反美街頭抗議活動也大量增加。
在我與前參議員克里斯托弗·邦德合著的《下一個前線:東南亞和與伊斯蘭世界的全球和平之路》一書中,我們呼吁當時即將就職的奧巴馬政府讓“巧實力”在穆斯林人口占多數的東南亞成為軍事硬實力唯一可行的替代物,尤其是要重新強調文化和教育的力量。
在位于雅加達市中心新建的@美國文化中心,腳穿運動鞋和涼鞋而非戰靴的年輕人在教比他們小不了幾歲的穆斯林學英語。技術人員在操作巨型“液態銀河”地圖,并向前來參觀的中學生演示iPad。一些美國人,尤其是那些鼓吹讓美國軍隊進一步參與利比亞戰事的人或許會對此嗤之以鼻,但我卻非常激動。
@美國中心的位置極具戰略性,它坐落于雅加達遍地開花的高層購物中心之一內,中心造價500萬美元,預計每年運行成本為300萬美元。和美國的情況一樣,購物中心對于印尼年輕人來說也有著無窮的吸引力。
美國大使斯科特·馬謝爾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對我說:“@美國中心的最大優點是位置。印尼年輕人喜歡在購物中心里消磨時光。因此,我們與我們的受眾進行接觸,與他們分享美國最好的一面——我們的觀念、理想、創造性和多樣性……我們希望,印尼年輕人能夠意識到,美國是一個具有文化多樣性的開放國家,能夠成為印尼這個世界第大穆斯林國家的好伙伴、好朋友!
但同時,該中心所在的太古廣場是雅加達戒備最為森嚴的購物中心之一,參觀者必須接受身體掃描的規定讓一些人覺得很不舒服。
美國最大的印尼裔穆斯林組織——印尼伊斯蘭教師聯合會北美分支機構的負責人艾哈邁德·蒙吉德說:“安全極端重要,但不應以互信為代價。美國總是戒備森嚴,這傳達了什么訊息呢?信任和友誼何在?”
蒙吉德還說:“美國人和穆斯林通常而言都急切希望說服對方自己是‘友好的’這一事實更多地是在告訴我們,他們彼此間存在揮之不去的懷疑!
@美國中心是“9-11”事件后第一個開張的美國文化中心。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共有300多個政府管理的美國中心和圖書館分布在世界各大城市,如今這一數量減少到39個。白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在雅加達這個擁有950萬人口的大都市里一直沒有美國中心。
與此同時,中國已經在世界各地開辦了320家孔子學院,其中數十家位于東南亞。正當中國在幾個世紀以來一再遭到厭惡的地區贏得人心,并處于領先地位之時,美國人卻在退出這場公共外交競賽。
美國能夠在這些受歡迎的場所向抱有興趣但心存疑慮的穆斯林受眾夸耀自己,是打破他們抵制心理的一把利刃。揮舞著“美國制造”的技術這一武器的美國文化斗±可以用巧實力對付伊斯蘭恐怖主義,就像用遏制政策對付共產主義一樣:這是在不冒全球性戰爭風險的情況下促使非人道主義自內而外崩潰的一種手段。